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马晓河:中国城市化问题(2)

还有巴西,巴西目前的城镇化跟美国不一样,处在第二阶段。这个第二阶段的特征是什么?人口集聚向城市,特别是少数几个大城市,特大城市集中,导致了巴西的城市数量、规模普遍增大,城市扩容,人口膨胀,带来大城市的交通、环境、住房问题,非常严重。但是远离大城市的郊区城市,小城镇开始出现衰落。巴西的政府为了缓解人口产业活动对大城市的压力,在巴西的圣保罗老社区80公里的半径范围之内,建了八个卫星镇。政府干预,引导人口向这些城市流动,努了多少年的劲,才分流了10%的人口。在圣保罗的示范下,巴西许多大城市开始在周围建立卫星镇。大家都知道,一说拉美城市现象,就是贫民窟,他们为了解决贫民窟的现象,把这些人向周围的小城镇、卫星镇来分散。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的过程中,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关系也是不一样的。一般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关系开始是二元结构,大城市发展和小城市没关系,是一种割裂的发展。到了后来逐渐演变成集聚、融合,大城市和小城镇融合发展,一体化。所以在区域地理空间上,就出现了大小融合,出现了城市群、城市带。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城市人口开始向小城镇流动,大城市周围出现了很多卫星城。这些卫星城通过与大城市的好多产业关联,进行人口、物流、市流、资金流的联系,那么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城市网络。那么这种网络的融合,最后变成了一个城市群、城市带。在这种城市网络化的过程中,远离大城市的小城镇就开始消亡,就开始走向灭亡。

目前美国有三大城市群或者带,创造了国内了GDP的2/3,2/3财富是由这三大城市群或者带造成的。第一个是东北部的华盛顿、纽约城市带或者群。东部地区沿海这一块是城市群、城市带综合。五大湖地区的城市带,这是以产业集聚造成的城市带,是高度密集型的。还有加利福尼亚作为集聚的第三大城市带。这些城市就是大小结合,关联在一起,共生共融。大中城市是核心区、就业区,小城镇是大中城市的商务区、生活区,当然有的也是就业区。但是在这三大城市之外,一些中部落后地区小城镇就出现衰落,比如说我去过美国中部地区一个城市——圣路易斯,它远离大城市,那个地方人口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城镇萧条。当时我带队去的时候,他们好多人仿佛看西洋景,说老外来了。看我们是外国人。他们那里很难看到外国人,城市开始衰落,年轻人全部走了。我去过英国考察,北部一个城市叫白尔兰,从爱丁堡向北走大概七八个小时,那里的城市也是一样,也开始衰落,老年人多,大部分人去到了爱丁堡、伦敦。所以说伦敦周围,爱丁堡这样的周围小城镇开始繁荣。有人讲,在英国大城市周围的墓地也比远离大城市农村和村镇的人口要多,而且墓地周围的价格非常高。

日本也一样,日本经济发展从过去的3000美元演变到今天人均GDP达到三万七千美元的时候,也形成了三大都市板块。第一个板块是东京,大东京区,现在集聚着全国人五千万人口。还有大阪区。就是说日本这三大都市圈集聚了全国8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GDP的70%。日本这个国家的人均耕地资源非常少,空间非常小,所以城市出现了三大板块,特点是在三大板块里面,人流、物流、价值流,流动非常畅快。但是三大板块之间的流动非常少。但是三大板块跟国外的流量交流,又大于三大板块之间的交流。这种城市化的特点,在世界上也是没有的。日本是一个岛国,耕地少,土地空间少,所以没有办法,只好把全国的城市组成三个组团,三个组团里面内部交易,内部的产业分割,交流非常繁荣,非常快。再看巴黎,法国的大巴黎区超过一千万人,有八个省。巴黎的人口也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核心区人口向郊区走,所以周边就出现了五个镇。这五个镇,目前集聚了35万人。对于我们朝阳区是小菜了。

从世界一般趋势看,西方国家城镇化的普遍经验是城镇村三者的关系,从长期趋势看是一体化的趋势。就是说,开始由分割走向一体,而且这种一体化非常明显,首先是在城市郊区的小城镇跟大城市一体化、网络化、集权化。那么这种一体化的内容主要是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管理体制、生活方式之间的一体化。那么我告诉大家,在历史上西方国家的城市福利跟农村也是有差别的,也不是说一体化的,他们只是到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实现一体化。比如说韩国,韩国在1970年以前,城乡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收入差别、保障差别、福利差别,包括道路、水电都有差别的。只是到了1970年以后,国家进行体制改革,搞工业化,最后是城乡差别缩小,大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的差别缩小,实现了一体化。所以说当前我们国家提出要实行缩小城乡差别,实行均等化的服务是有道理的。

第三从历史上看,不管是小城镇还是大中城市发展,都经历了一个由慢到快再到慢的过程,叫城市化慢快慢,像跳舞一样。我们跳舞也是慢快慢,城市发展也是这样的。有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家叫霍利斯(音同),做过一个统计,按照1970年的美元计算,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70到820美元迈进过程中,城市化上升一般要经过14个点。从820美元到1200美元的时候,城市迈进12个点。从1300到1850的时候,城市化上升17个点。1800美元到11000的时候,城镇化上升10个点。你看先慢后快,再到慢。大家看这个表,我做了一个统计。从世界国家看,低收入国家城市化率都比较低,比如说人均GDP270美元的国家,或者低收入阶段的国家,城市化率只有22%。中下收入、人均是820美元的国家,城市化率36%。那么中等收入阶段,1290美元的时候是48%。1290美元是1970年的价格,要按照现在的价格应该是五六千美元,中上等收入国家,城市化水平65%。到发达国家阶段11000美元的时候,是75%,75%的人口在城市,25%的人口在农村。即使这25%的人口在农村,生活方式也已经城市化了。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曾经在美国的芝加哥北部一个农场住过两天。这个农场三兄弟种了九千六百亩的地,种大豆,种玉米,养了一百多头墨西哥奶牛。这哥仨的生活方式完全是城市化的,上下班开车,操作机械化,我坐在那个拖拉机上跟他聊天,那个拖拉机装有GDPS定位。前面玉米要施肥,施肥量多少,那个仪表给你指示出来,完全是机械化的。干完活,下班回家,洗澡冲凉,上酒馆喝啤酒,听乡村爵士音乐。他的女儿当时正处于谈恋爱期间,领上男朋友到田园里面玩,晚上到城市玩去,完全是一种城市化的方式。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回顾

第二个内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回顾。中国的城市化并没有遵循世界城市化的规律。我们1949年建国,后来走的是一条奇特的工业化道路。在这种奇特的工业化道路下,我们的城市化并没有遵循世界规律。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中国的城市化现状是,到了去年底,全国的城镇总数建制镇以上的总数是661个,常住的城镇人口是5.77亿人。我们的人口统计有两个统计体系,一个是公安局的统计体系。公安局的统计体系是叫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按照这个统计目前我们的城镇人口不到四个亿。但是后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形成一个按照建制镇的常住人口统计,这个人口就是5.77亿。其中地级市以上的城市287个,这些人口总数是3.67亿人。这些人口生产的产值是多少呢?2006年我们国家地级以上的城市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3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就是说目前中国的财富2/3是由地级以上城市创造的。那么全国现在地级以上的城市,生产的产值超过一千亿的城市有30个。其中有12个城市超过两千亿,像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佛山、杭州、东莞、南京、重庆、沈阳、武汉。那么去年年底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地方的财政预算收入超过一万亿,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59%。这什么概念?就是目前我国地级以上的大中城市创造的GDP占全国2/3,创造的财政收入占2/3。所以我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地级以上的城市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现状的结论。

从历史上看,建国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走了一个极特的道路,所以说中国的城市化没有遵循世界的演变规律。我们一般叫先工业化,后城镇化,是先重工化,后轻工业化,所以导致我们现在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没有实现城市化同步。西方国家一般是遵循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的规律。我们恰恰相反,我们是先治坡,后置窝。我们把一些大企业、大项目建在大山沟里,深挖洞广积粮,山洞里挖个窟窿,工厂设在里面去,怕敌人来袭击,怕美帝国主义来袭击。我们就在山沟里造了好多大工厂,造成了工业化并没有带来城市化的发展。所以形成了工业化超前,城镇化滞后。这是第一个。

在城市化道路上,我们采取的一种工业优先、城市滞后的发展道路,那么我们在资源配置上,往往是先支持工业化,后支持城市化,所以使得城市人口增长缓慢。我们通过好多限制,导致了大量的农村人口滞留在农村,叫农民进不了村。在改革开放以前,谁要能招工,谁要能当兵,谁要能进城,那绝对是天大的喜事。  这种先工业后城镇发展,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滞留在农村。本来应该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进城的,没有进城。所以导致了中国的农村人口不应该有这么高的比重。按道理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应该在50%以上,人均三千美元,城镇化人口比例应该是在55%左右。就是说这是我们工业化和制度安排造成的。

在公共资源安排上我们往往也是重城轻乡,就是优先安排城市,留一点汤让农村人喝。有了让你喝,没了你还喝不着。重视大中城市建设,忽视小城镇建设,我们在公共资源分配上也是这样。你看这两年全国的城镇建设出现了一个顺口溜说,叫中国的城市向欧洲,中国的农村像非洲。什么原因?就是我们公共资源分配上,从制度安排上,城市政府管,农村农民自筹、政府补助。你们在座的哪个城市人,为了修城市的马路、修城市的公共设施掏过钱,我相信大中城市人都没有。但是农村不一样,农村的路、农村的水、农村的电都是叫农民为主体,政府补助为辅。所以这样才出现了农民说的顺口溜,政府修路的时候,农民打里子,政府铺面子。就是说什么意思?就是说农民把这个地基修好了,我给你铺一层柏油,给你铺一层水泥,给你补贴多少钱。

这是我们国家在资源稀缺、经济不发展的情况下,设置了一个城乡二元制度。所以说,这种制度安排结果是中国的城市结构矛盾日常突出。怎么突出呢?公共资源向大中城市倾斜,最后导致大城市过大,中等城市功能财权不全,小城镇发展不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一个奇怪了,人们都想到大城市走,为什么,说大城市国家有保障啊,小城镇国家没保障啊。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