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严重缺位 农民工难融入城市(2)

社会政策严重缺位 农民工难融入城市(2)

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的张力对中国社会政策的挑战

虽然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关系状况不能都由社会政策的缺位来解释,但是社会政策确实对农民工在城市的处境以及与城市的互动关系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影响。有关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影响以及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排斥,已经有过很多的研究和结论,但是各种观点也有很大的差别。有的认为,农民工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有的认为农民工如果长期不被城市接纳,就会给城市社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如果从适应角度去讨论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关系,公平的社会政策对农民工和城市社会都显得重要和迫切。

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实践表明,即使没有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完成城市化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一般要历时一代人。相对其他国家而言,中国在过去30年中,农民工经历了不止一代人,而今还没有完成城市化:这并不是因为农民工没有这样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学习和适应,而是因为中国独特的城乡体制和行政管理制度延缓、阻止了农民工的城市化学习和适应进程。农民工与城市社会之间已经出现社会体制、社会认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上的张力、冲突和紧张。

调查表明,在城市找工作过程中,有15.7%的农民工认为,城市社会仍然存在对农民工的歧视;有85%的农民工之所以选择将来返回农村,其主要原因是“在城市里受到歧视,回到农村可以享受平等和尊严”。显然,还有不少农民工在城市社会或多或少感受到歧视,影响到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融入程度。

因此,在讨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的时候,应首先关注的是他们是否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同等的基础性社会公平和机会底线。对农民工来说,最近十来年中,基础性社会公平和机会底线确实有了不少改善,比如许多职业准入限制取消了,社会保障制度向他们覆盖了,子女的教育问题有所缓和了等,但是,他们还没有真正、全面地享受到这样的基础性公平和机会底线,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国家还没有从战略上去考虑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仍然把农民工视为城市社会的暂住者。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