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陕西“两会”闭幕,赵乐际说,陕西迈入中等发达省份,势已成,时已至。
赵乐际——这位曾经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即将在陕西完成他的第二个省委书记任期。46岁开始担任青海省委书记,2007年来到陕西,一向以低调沉稳著称的他会如何设计陕西未来,一时为众多人所关注。
与许多声名在外的省委书记所不同,赵乐际极少在公开场合过问、表态政府事务,唯其如此,他将带领这个西部经济大省走向何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并未露出端倪。在他的支持下,袁纯清、赵正永两任陕西省长走到前台,逐渐走出一条同样稳健但后劲十足的陕西模式。
连续几年陕西两会,陕西省省长赵正永都打着一条红色的领带,出现在两会会场。1月12日,陕西宾馆,他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陕西2011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2万亿元,增长13.8%。
这些数字像他的领带一样红得发烫。过去的几年里,陕西经济增速连年维持在全国第一梯队,总量排名也几乎以每年前进一位的速度连续“超车”,而按今年速度,陕西排名继续前移超过黑龙江,“弯道超车”,已无悬念。
长久以来,陕西政经生态都不是全国舆论的焦点,人们习惯于西部的羸弱和落后,钟情于总结“浙江模式”、“苏南模式”,以至于当这座西部大省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崛起的时候,许多人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事实上,除了周老虎案这类扭曲事件,在过去陕西也很难登上国内各大报刊的头版。
不容忽视的是,对于更广泛意义上的中国内陆,地处西部桥头堡、省情复杂的陕西正在有意识探索一条与众不同的区域增长之路。没有发达的民营经济,缺乏外资巨头抢滩布点,更缺少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良区位,强调依托自身资源实现内生性增长、均衡发展的陕西模式,在这一年逐渐展露出清晰路径,正式鸣锣开局。
手中的牌
“很长时间里,陕西与兄弟省份比起来,都是挺落寞的。”赵正永说,陕西没有明星城市,经济增长一直不愠不火。
当时的尴尬现实是:陕西最北端榆林、延安地区,沉睡着资源条件举世罕见的煤田和油气田,但资源分配长期被中石油、神华集团等央企割据,陕西只能看着暴富的山西晋商们“望煤兴叹”;
在陕南的秦岭山区,是中国“国家中央公园”,拥有浓密的植被、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和纯净的水质、空气,但陕南也没有发展出云南那样的旅游业;
在关中地区,工业基础和科教资源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的西安,也一度被重庆、成都等西部城市,远远抛在了后面。
如同一场牌局,陕西手握许多好牌,但奈何打不出去。
2010年6月,赵正永开始担任陕西省代省长,在这之前,他已连续多年担任陕西省常务副省长。
一位不愿具名的陕西省政府官员说,此时赵已年近六旬,相比于外省许多少壮派省部级高官,在仕途上已很难有再进几步、把任期当作“跳板”的打算,这也使得赵更能够沉下心来思考陕西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具有一般官员所不具备的历史使命感。
先打哪一张
2011年年初,赵正永当选为陕西省省长,在这一年里,他并未如一般官员任期开端时的缩手缩脚,而是迅速抛出一系列历史性项目:西咸新区、引汉济渭、陕南大移民、渭河综合治理。
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他说,“2011年是陕西跨越发展之年,实施了全省人民多年期盼想办的大事”。
这些牌打得气定神闲,得益于几年前的铺垫——陕北强劲的资源经济为陕西实施这些系统性、全局性的项目,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和推动力。
赵对资源产业的重视一以贯之。尽管在一些学者、官员眼里,陕西似乎不应该发展这些“老、大、黑、粗”的产业,但他仍然不遗余力地一次次来到陕北。2005年9月,延长石油集团在延安组建成立,成为国内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大石油央企之外,唯一获准进入原油勘探开采领域的公司,赵正永出席组建大会并进行高度评价。
2009年,榆林投资速度回落,他打气说,必须有效解决制约因素,积极创造条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而对于一些重大项目,他多次表示地方不能按照常规思路开展工作,而是“要创造性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凡已通过省政府上报的项目,都是事先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的,最终都是要批准的,批复前都可以先行展开基础工作,而不能等、靠、要。”
这几年中,能源化工早已取代装备制造业,成为陕西省的一号产业。赵正永说,“近五年能源化工产业对拉动陕西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增长了91.6%。”
而据西安石油大学教授曾昭宁说,最近10年间陕西的工业产业结构中,采掘业占工业比重从1999年的14.4%,上升到2009年的24.8%,而制造业所占比重则从78.3%,下降到67.5%;而在制造业的几大门类中,资源加工类产业占比从27.8%大幅上升到45%,机械电子装备制造业则从46%下降到37.7%。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