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他的一手推动下,陕西正在变成另一个上海——10年前的上海,强势政府,强势国企。按照当地国资委所确定的“十二五”目标,陕西的一号和二号省属国企——延长石油集团和陕煤集团在“十二五”末要分别实现2500亿和2000亿元收入,陕西省有色集团、陕汽集团、陕钢集团则需突破1000亿元。
资源配置也在迅速向这些省属国企倾斜,一位陕煤集团人士说,神华在最近几年里,都没有在陕北拿到新的矿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一个打好手中的牌的顺序问题——从长远看,资源经济肯定不是最好的那张牌,但在眼下,却是一张能够争取最大利益、盘活全局的牌。
而其结果是,今年上半年,陕西“两权价款”(探矿权、采矿权)一次性入库收入超过300亿元,地方国企巨头们上缴的税收、利润则庞大得令邻省们羡慕,而在民间,数以千亿计的游资在陕北、关中游走。
大牌局
许多地方乘着煤炭、石油、矿产的利润向前漂流,而与此不同的是,陕西努力将它们驯服入自己的轨道——驯服这些资金投向陕南、投向关中,依靠国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陆续打好手里的其他牌。
以陕南大移民为例,对于移民所面临的最困难的资金问题,2011年,陕西有色集团和陕西省财政厅共同出资成立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这个平台的作用是,在政府财政力量眼下无法支撑搬迁费用的情况下,先行垫付补贴。“但这个平台里的钱不能少,垫付出去多少,需要政府财政再填进来多少,起一个资金运作和时间缓冲的作用。”陕西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员说。
资源国企们对陕南的支持还远不止于此。在公司层面,延长石油参与投资了陕南南宫山景区的旅游开发——尽管这同样是看起来非主业、短期也得不到相应回报的一笔投资。而据陕西省官员称,此前几年里陕西主要的省属国企在陕南的投资已达数百亿。
在有意的引导下,长期经济增速垫底的陕南三市从2009年开始,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两年高于陕西全省,五年间经济总量从454亿元提高到1122亿元,年均增长13.8%,比“十五”时期加快5.3个百分点。
而对于西咸新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陕西则由延长石油集团主导成立了“关天产业基金”,基金设计总规模500亿元,目前已完成首期101亿元资金的募集工作,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将主要投资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高端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甚至于,对于当地因资源产业而兴起的庞大规模民间资金,地方政府亦希望其能够去充分引导,2011年年底,陕西成立了由彬煤实业、秦煤实业、东岭工贸、金花集团、南海矿业等9家民营企业和延长石油共10户企业作为发起股东的陕西民东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资源型产业、西咸新区开发、金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等领域的重大项目。
赵正永说,陕西民东的成立,“将有效解决闲置民间资本不敢投、不会投、不能投的问题”。
在去年三季度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赵正永说,西咸新区及水利、生态环境建设,消除城乡差别等,都是关系陕西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就能为“十二五”、“十三五”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解决得不好,就会对未来发展形成瓶颈制约。
他说,“这些都是长期性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立即见效,但我们既然看到了就必须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并要长时间坚持干下去,直到真正见到效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