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主政治持续发展的出场路径
根据课题组对农村调查实践的观察和分析来看,一个特别选定的民主发展路径和发展战略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多样性农村的实际需要,让所有可能性路径和因素在自然发展中去发挥综合性作用也许更符合当前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状况和现实需要。其实,从本课题研究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轨迹和各地的创新实践得出的诸多结论也表明,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基本上走的正是这样的道路。当然,如果要规划一条未来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路径,那么本课题组认为在考虑中国未来农村民主政治发展方向的时候,下列路径是应当优先考虑的: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需要进行整体性战略布局。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既然是一个整体,就应该在强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各部门的衔接和整合的基础上,推进四个民主的协调发展。例如针对地方的各种创新,如果要使这些创新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进而发展成联片改革,既需要重视相关创新的制度化建设,又需要围绕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四个环节进行整体性设计、配套化推进。因为当前各地村民政治实践中创新出的多种模式具有强烈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如何将这些改革中的“孤岛现象”发展为成片效应,这才是我们今后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问题。所以,从外部衔接性来看,一方面,农村自发性民主政治发展需要国家政治体系在尊重民意和提炼民意的基础上,进行自上而下的主动回应和整体谋划,需要相应的国家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为其提供政治依托,需要党和各级政府不断研究基层民主发展中的问题,出台推进基层民主深入发展的政策主张,主导基层民主发展的进程和速度,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和自发创造。另一方面,学术界基于乡村主位的学术思考与研究,也是农村民主政治发展所需要的。农村自治性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需要相当一部分学者真正深入农村社会去发现民主政治进程已然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寻找适应农村政治社会内生需求的发展路径。从内部配套性来看,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不应停留在民主选举这一环节的单线突破,依法选出的村委会如何做好后续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也必须及时纳入到整体性战略思考中。因为如果村民自治仅仅停留在四个民主中的民主选举,那么这样的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则是不全面的,也有可能存在着种种不利的发展趋向,甚至有可能影响村民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公信力和政治效能感、政治信任感。当前,农民对村庄政治运作的不满主要就是由于村级治理中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没有落实到位,大规模选举中的选择同选举后的具体政治体系的运作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断裂带,使农民有了一定的积怨。所以,必须做好村民自治四个民主环节的内部配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