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模式遇困境,营养餐供餐机制待解(2)

马山模式遇困境,营养餐供餐机制待解(2)

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学生却连饭都还吃不饱,更不用说营养了。这里的学生普遍身体单薄、个子矮小,和城市同龄学生站在一起,差不多要矮上一个头。

为什么不能给学生安排早餐?里当瑶族乡太平小学校长罗瑞能的回答是:一是没钱,二是没人。由于学校经费有限,每天由教职工轮流下厨给学生做营养午餐和蒸晚饭,目前学校根本没有能力向学生提供早餐服务。也有人说,因为自然条件差,吃两顿饭是当地的生活习惯。

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造成营养不足的问题随着农村教育实行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凸显起来。学生健康权和受教育权都需要政府加以保障。这些年来,国家也在为改善贫困地区学生的生活状况不断努力。自2003年以来,国家推出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按照目前的情况,每人每天的补贴金额为4元钱。

“‘两免一补’中补助给寄宿生的生活费到底应该发给学校还是发给家长?”在2月21日晚举办的研讨会上,南宁“友成常青义教”的金洪滨老师直接向马山县政府官员提出了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把学生的生活补助费全额交给家长才是最直接、最令人放心的,国际上称之为“把口粮拿回家”模式;另一种观点则是,由学校集中使用更有效益。

这种争论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决策部门。据马山县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李汉奎回忆,此事一度在县常委会上争论得不可开交,教育局局长认为,这“两免一补”的钱应该拨到教育局名下,由教育部门统一安排使用;财政局长坚决反对,称“按上级指示,所有用于学生生活补助的钱必须按照经过审核的名单,一分不差地全额打到家长的‘一卡通’上。”

然而,李副县长也公开承认,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老百姓手头普遍比较紧巴,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盖房要钱,买摩托车要钱,加汽油要钱,学生生活补助的钱一次性发到家长手里由家长支配,家长会不会全部用到孩子的伙食补助上,很难说清。再说许多家长都远离家乡,孩子的日常生活根本无法照料,即便有心,也难以履责。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崔昕认为,缺乏科学设计的公共政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就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西部贫困地区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空间主要集中在学校。按照国际经验,教育部门在学校供餐计划的政策对话中应该处于中心地位。目前,在学生伙食簿上,每人每天可以领到国家用于“营养改善计划”补助的3元钱,如果把“两免一补”中用于生活补助的每人每天4元钱放到一起由学校进行统筹安排,比起分散使用的效果会好得多。至于是否会出现贪腐现象,那是需要从监督机制上加以解决的问题。

谁是营养餐的提供者

如何实施并完善农村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项亟待探索试验的全新课题。

在林墟镇的东七小学,我们观察了广西马山自行探索的一条“多方合力,共同改善学生营养”的“马山模式”:两间通透、宽敞的厨房,基础建筑和设施是由县政府投入10万元新建起来的。

随着学校的厨房主体的建成,由九阳希望厨房基金以标准化配套的方式资助整体厨房设备。蒸饭车、热水机、豆浆机、电冰箱、绞肉机等现代化设备,使得学校可以轻松地做出干净卫生、品种丰富的午餐,也让大山里的孩子感受到现代的生活方式。很多学生吃完饭后纷纷跑到热水机旁接热水洗碗,他们知道这样可以把碗洗得更干净。

东七小学校长黄雅熙告诉记者,学校除了享受国家给予每人3元的营养补助外,还获得了免费午餐公益项目每人1元的补助,所以学校的午餐是按每人4元的标准来做的。2月21日这天中午,学校食堂给孩子们准备的菜谱是:鸡肉炒木耳、猪肉炒青菜和蛋花汤。从原来的黄豆蒸饭到现在品种丰富的饭菜,国家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确实给当地孩子的伙食带来了很大改变。

据了解,自2011年5月以来,全县按此模式共同援助的学校达到23所。

但是,也有人算了一笔细账,用如此现代化的高级厨房设备来做学生免费午餐,一顿饭的耗电量就得80多元,如果按照原来柴火煮饭的方式,做一顿饭只需要20多元。如此下去,免费午餐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吗?

马山县委书记李兵表示,如果要解决马山县每个农村学校简易厨房的硬件建设和必要的设备投入,大概需要900多万元。琴堂小学校长蓝庆武介绍说,为了配合免费午餐项目的实施,学校去年投入了4000元钱购买冰箱、消毒柜等厨房设备,这些硬件投入并没有挤占孩子们的午餐补助,而是从学校的公用经费中开支的。除了买设备、请人做饭也得花钱,这笔钱也只能从公用经费中出。现在学校食堂虽然能供餐,但学生吃饭用的桌椅没有配套,孩子们只能把饭带到教室里吃,或者蹲在地上吃。

关于国家教育政策的配套问题,早有学者大声疾呼过。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杨改学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新情况进行了如下描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部分学校不存在危房改造的问题,村里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大部分学校不存在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国家通过银行直接把工资打到了老师的账户上;大部分学校学生不存在交不起学费、书本费、生活费、住宿费的问题,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基本埋单了。

学校的硬件解决了,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了,但是与寄宿制学校同时又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问题没有解决,如生活教师炊事员、校医、农远工程学校技术人员和校园安保人员的编制及费用问题,学校在原有责任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监护人责任的问题,一直没有明确说法。

免费午餐对增加贫困儿童社会保障以及将其作为一项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投入,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介绍,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富裕国家学校供餐支出一般占该国教育经费的10%~20%,在低收入国家该比例可以更高。相比之下,我国在学生营养方面的财政支出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学生的健康权与受教育权一个也不能少。将学校供餐机制纳入国家的教育政策,由中央政府承担其主要职责,此路才可能真正长久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