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以“人”为本:人才观念亟待走出学历崇拜

回归以“人”为本:人才观念亟待走出学历崇拜

素质教育推进难,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片面追求学历的人才观、社会不当的用人观,直接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并通过家长将压力传递到教育系统。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老师、校长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理想追求与满足家长愿望、适应当前教育评价机制的双重要求下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逐步扭转不合理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在全社会建立起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评价体系,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来自专家的声音】

从片面追求学历到以能力为核心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

片面追求学历的人才观,扭曲了人才多元化、多层次的良性格局,影响人们的教育观念并成为“应试教育”的驱动力。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素质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人才评价离不开时代背景

素质教育推进难,我认为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才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和教育体系。人才观决定着教育观,进而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国家基于对知识与人才的渴求,在用人时高度强调知识化,突出学历要求,各种机会均向有学历、高学历者倾斜,好的岗位均向有学历、高学历者开放,正是这种唯学历论英雄的人才观与用人观,造成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格局,升大学、考研究生成为青年学子的最高追求。这种以学历为本位的片面的人才观与用人观,如同经济发展中片面追求GDP一样,必然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我认为,“应试教育”积重难返和素质教育推进难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当的人才观在作祟。不改变对学历的盲目崇拜和片面的人才观与失衡的用人观,素质教育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应该指出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尊重知识被演绎成学历崇拜有其历史背景。当时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小,发展极端滞后,人们的学历教育普遍偏低,高等教育只是极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在当时的背景下提出矫枉过正的人才观并运用到用人实践中是时代的需要,当时的“学历崇拜”对于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学历与人才的关系评价也应作出相应调整。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不仅需要高学历人才,更需要亿万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而这些人不是靠学历教育能培养出来的。因此,对学历的过分崇拜,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与劳动者的绊脚石。

片面学历观的危害

片面的学历观与人才观,必然会深刻地影响到教育领域。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高学历的人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高分,考上名牌大学,然后还要继续深造,拿到更高一级的学历,以便找到好的工作,这样的社会氛围日益在强化。在用人单位、家长的观念驱使下,学校不得不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了给学生提供更高的学历,一些学校盲目追求“升格”,中专要升专科,专科要升本科,大学都不惜一切代价争取上硕士点、博士点,结果是学校升格了,学生的学历也升上去了,但是素质水平却不见提高,国家发展所需要的亿万劳动者仍然处于低素质状态。

教育领域中的问题是用人实践的要求与反映,学历崇拜的根源在于社会的用人观念与现实制度及政策。现在的用人单位,尤其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选拔、录用人才上,过分看重学历,越高越好;一些地方、一些机关在选拔录用干部时,到哪个层级就要求具备相应的学历。曾有媒体对某地引进博士生当副区长、副处长等大加报道,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导向。改变以学历为本位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用人观,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用人观,是素质教育能够得到落实的最重要的环境条件,甚至是前提条件。

根据一般教育规律,受过高等教育和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总体上是有差别的,但是学历、学位与能力并不是绝对等同的,许多人学历较低但能力很强,或者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的才华,这种现象在中国、在其它发达国家都不少见。目前一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技术工人却非常紧俏,正说明了当代社会的人才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其实,在历史上,在世界各国,对“人才”的定义和理解历来都是多元化的,很多名家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历教育,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更是多元化的,我们不能让对学历的片面追求扭曲人才多元化、多样化的良性格局。

片面的学历观必然带来“应试教育”,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事实上,一些家长已经意识到了目前应试教育的危害,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已经有所反映——一些家长宁可让孩子外出务工或去学一门“手艺”,也不愿让他们升学、考学。因为他们知道,一技在身,不是得到一碗饭,而是得到了一个可持续的饭碗。这是他们对“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学历的人才观与教育观的一种消极无奈的抵抗,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建立新的人才评价体系

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能力和创新。打破对学历的崇拜和以学历、学位为本位的人才观与用人观,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以能力为核心的公平竞争用人观和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如果能由学历崇拜转为对能力和创新的崇拜,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充满生机。

一个人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科学、合适的教育方式来培养的,而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部门自身要带头打破学历崇拜,同时采取切实行动。我认为首先应该确立大教育观,并通过大力调整教育结构,把职业技术教育放到和学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在教育投入、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取消以升学率为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给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减压”。

其次,还应当对基础教育的功能和目标进行反思,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在基础教育阶段,重在注意和发现学生的兴趣,发掘其潜能,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健全的人格。中小学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学生成才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不束缚孩子的天性,真正实现有教无类;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天才、全才,逼迫他们去做一些不愿做的事情。现在很多孩子小时候钢琴、舞蹈样样学,结果长大都荒废了。家长的这些做法看似在搞素质教育,其实是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违背的。

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讨论了,当前片面追求学历的人才观、用人观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应试教育”的现状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否则,不仅有更多人成为受害者,还将造成人力资本投资的巨大浪费,影响我们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保持持续发展的目标。只有确立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观与用人观,尽快由学历崇拜转向能力崇拜,才能涌现出亿万有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真正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人才兴旺景象,这才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所在。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统一认识,营造氛围,把素质教育作为既定方针,坚定不移和更加有力地推行下去。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