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以“人”为本:人才观念亟待走出学历崇拜(4)

回归以“人”为本:人才观念亟待走出学历崇拜(4)

【来自基层教育工作管理者的声音】

素质教育期待良好社会环境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教育局局长程章鸿:

我觉得素质教育理念很好,遭遇今天的尴尬是操作上出了问题。素质教育周期长,不可能立竿见影,而地方领导任期一般一届也就三五年,任内很难见到成果,在急功近利的政绩观驱使下,很多地方领导对素质教育口头很重视,实际上不作为,素质教育相应投入得不到满足,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

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很功利化,在用人上“唯学历论”还有很大市场,比如我所在的教育局,打字员、司机都是专科毕业的,这有必要吗?在这种人才观的影响下,考上本科二、三批院校的人们根本不稀罕,考上专科被视为很差,孩子考不上重点大学,家长们就要求换校长,按照素质教育理念制订的教学改革没法实施。要搞素质教育,家长那里通不过,学校能怎么办?

江苏常州武进区教育局局长朱建康: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配合得好,能使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巩固;配合不好,则会大大削弱或抵消学校教育。但是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是学校所能左右的。以前是家长们听老师的,现在变成了老师要听家长的。

我感觉“应试”的色彩是由小学到高中逐步加重的,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容易一些,因为压力相对较小,像我们那里,双语教学、走读班等都在推进。初中压力大一些,因为对高中进行了星级评比,要考重点高中不容易,高中应试色彩最浓,因为社会和家长只盯着重点大学。这样学校通过分快慢班等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培养少数尖子,而忽略了大多数人,这与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是不符的。

重庆市壁山县教育局副局长朱华凯:

社会不当的人才观、教育观确实对素质教育的推进造成很大的压力,媒体宣传不当是一个重要方面。每年高考后,有些报纸整版面宣传介绍“状元”,张榜公布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但是,一个县、一个地区,考上清华北大的能有几人?这样的炒作不利于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更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教师自身也有一些问题,学生能否成才,教师只能引导无法包办,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做学、做事”,我感觉现在的思想教育谈的太多而做的少。而且有些老师总觉得自己的学科是最重要的,抢占课外时间,这让学生很反感。

家长的观念也要改,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非常聪明,考不上好大学那就是学校的教育不到位,家长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的孩子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这样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更有利。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