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普”仍占民意主导地位
尽管普京在这次总统大选中,遇到一些阻力,但支持他的民意仍占主导地位,而反对派阵营成员复杂,没有统一的政治主张和纲领,也没有一个可以被多数人接受的领袖人物。
众多的俄罗斯人,把普京视为稳定的象征。在“挺普”的集会上,支持普京的民众,相信普京能够引领国家实现稳定和发展,他们不希望在俄发生突然改变的政策,搞忽左忽右的政策,或者再出现动荡。在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挺普”集会的主题是“我们不要大动荡,我们要伟大的俄罗斯”。人们举的标语牌有:“不要橙色革命发生在俄罗斯”,“不要瓦解俄罗斯”,“不想回到90年代”。俄民众都记得,普京在接替叶利钦之后的执政时期,通过调整与整治政策,使俄结束了混乱无序的政治,并使市场经济向有序方向转变。
他们也把普京视为实现强国的象征。普京执政时期,经济得到了大的发展,GDP年均增长率达到7%,1998年俄金融危机之后,GDP总量为3000亿美元,而如今是1.5万亿美元。普京的目标是到2020年,俄将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届时人均GDP可达3.5万美元。恢复俄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成为强国,这也是广大俄罗斯人一直追求的梦想。普京一直强调,俄罗斯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选择做强国,为此,他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这对富有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广大俄罗斯民众来说,是得到认可的。
人们认同普京执政时期关注民生的政策与取得的成就,这也是支持普京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2000年俄罗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为29%,而如今下降为12.5%,并还在不断下降。2000年人均工资为82美元,而如今为745美元。还要指出的是,在2008年发生全球化金融危机后的这几年,俄罗斯民众的实际收入不仅未降低,还略有提高。普京执政时期,实行了超前的收入分配政策,即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增长,还提出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与买得起房的政策。
由于实行以上的政策,加上他在对外政策方面坚决捍卫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不当西方的“应声虫”,坚决反对“阿拉伯之春”从而赢得了国家尊严。这对富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做强国意识的广大俄罗斯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广大民众“挺普”,也反映当今社会广大俄罗斯人的心态。在“挺普”的人群中,在以下问题上存有共识:一是希望俄罗斯在政治领域提高透明度,更加开放,需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二是要渐进地进行改革,不是革命,不要因改革出现社会混乱乃至动荡;三是在客观上都认识到,当今在俄罗斯还没有比普京更合适的总统候选人。应该说,以上观点也得到了部分“反普”民众的认同。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普京赢得大选并不困难。俄罗斯国内与国际上不少有识之士认为,普京的困难并不在于能否赢得大选,而是在于选举后如何解决面临的种种难题,取得新的辉煌。
普京在大选后面临的难题
两难的民主政治改革。应该说,普京通过这次大选也清楚地认识到,民众对政治的垄断、威权政治的强烈不满,必须推进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普京应该考虑到,如果过去在俄罗斯存在威权政治的空间,那么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对威权政治、强人政治感到厌倦,威权政治的空间日益狭窄。所以,普京当选后,推进政治民主已成为必然。据俄罗斯时事评论网2012年2月6日报道,普京在会见政治家们时坦承,自己最大的任务是在俄罗斯创建一种体制,使国家命运不会被1-3人左右。普京在推进民主政治改革时也强调,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谨慎行事,稍有不慎会影响政局稳定。但民主政治改革缓慢又将引起反对派的强烈不满。
所以,如何推进民主政治的改革,对普京来说,可以说既是难题又是重大挑战。普京会如何处理这个难题?这首先要分析一下普京执政以来在政治上出现的中央集权化趋势,这种中央集权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发展到极权。从普京来说,他一再强调,他绝不会回到斯大林时期的那种体制轨道上去。普京早在1999年12月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就强调指出:“现今俄罗斯社会不会把强有力的和有效的国家与极权主义国家混为一谈。”俄罗斯在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的同时,并“不呼吁建立极权制度”(《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10页)。他在回答对昔日俄罗斯帝国的强盛是否有“怀旧感”问题时说:“没有,因为我认为,帝国治理形式不会长久,是错误的。”2003年11月13日出席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第13次代表大会上讲:“俄罗斯不会回到老路上去。这绝对不能。”([俄罗斯]《消息报》2003年11月15日)普京执政时期的实践表明,俄罗斯政治上的集权化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强中央权力,防止俄罗斯进一步瓦解,使社会不断走向稳定,经济保持增长势头。但要指出的是,普京没有随着社会的稳定不断地推进民主政治,而是一味地强调实行“可控的民主”方针。同时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政党制。现在的政权党“统一俄罗斯”仍是一个官僚党。2011年12月杜马选举前,它在议会中占了2/3以上的席位,这样容易成为“一党制”。当然,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推行民主政治的过程将是曲折的,不会是很顺当的。普京在2004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说:“年轻的俄罗斯民主在其形成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天谁不愿意承认这些成就,谁就不够诚实。但我们的社会体制还远远谈不上完善,我们应该承认:我们正处于起点。” 我认为,普京很可能在头几年依然维持现有的政治模式,之后逐步向民主政治体制转型。在这转型过程中,推行可控民主政策将更具弹性与柔性。当前普京要做的事是,缓解与政治反对派的矛盾,处理好与其他政党的关系。大选后仍将会出现反对派民众上街游行集会,普京应该努力避免冲突升级,不能动粗,而是更多地疏导。普京在3月5日胜选后就呼吁各政党:“同心协力,行动起来,以便更有效地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