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革新的历史沿革:经验与教训(3)

越南革新的历史沿革:经验与教训(3)

上述错误说明,尽管越共中央多次会议批判了主观、急躁思想和冒进行为,有些人却仍在犯过去类似的错误,其后果越来越严重。到1985年底,越南经济社会危机发展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迫使越共中央只好后退一步,重新对一些商品实行“双重价格”政策,以防止发生社会动乱。在革新探索和试点时期,虽然犯了一些错误,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但越共中央依然肯定了越共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是摧毁旧机制壁垒的首次突破,促使生产“膨胀”起来,而越共五届八中全会则是废除旧机制的第二次突破,官僚集中包给机制终于被民主集中、经济核算和社会主义经营的新机制所代替。

在筹备召开越共六大的过程中,越共中央召开了多次会议,每次会议所讨论和争论的问题都围绕以下三个重要问题展开:一是多种经济成分构成问题,二是经济结构与投资结构问题,三是经济管理机制问题。1986年8月越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集中研究与讨论了上述三个问题,并就经济问题作出了结论性意见,包括在确定经济、投资中必须以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轻工业;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必须确立多种成分经济结构,多种成分经济是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个特征;在经济管理中以计划为重心,同时正确使用商品-货币关系,废除官僚集中包给机制;价格政策必须运用价值规律,进而实现单一价格政策。此次政治局会议要求按照新观点重新起草越共六大政治报告,同时指出,时代发展要求越南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必须从越南和世界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选择适合于越南国情的发展模式,并强调这是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思想领域“新与旧”之间的一场斗争。然而,思想、认识的发展和实际运行轨迹并不是直线的,出现了反复,具体表现为批判了主观、急躁,但后来又犯了主观和急躁的毛病;批判了官僚主义,但又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官僚主义;批判了旧机制,但在步入新机制时,往往又被旧机制拉向后退;虽然批判了保守、停滞思想,但不思进取的保守思想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依然存在。因此,经济社会危机有时好转,有时恶化,经济管理机制的“破旧立新”工作进展迟缓。然而,在革新探索和试点时期,经历了思维、理论认识变化和实践发展变化过程,越共中央对社会主义及其模式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二、越南全面革新的起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点

1986年12月召开了越共六大,当时越南正处于经济十分困难的时期。越共六大决心纠正过去的错误做法,逐步在全国推行革新开放政策。革新从哪里开始?越共六大明确指出革新首先要从思维更新做起,而思维更新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正确运用客观规律,全党必须自我扬弃错误认识、落后的过时观点;重新正确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及胡志明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据越南和时代面临的新历史条件,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思想和学说,其中心问题是扬弃社会主义的旧模式,创建社会主义的新模式;把革新概念纳入党的路线,将革新视为越南革命事业的迫切需要和生死攸关的问题;实现全面革新路线,从以经济革新为主,走向政治、文化和社会革新;从思维、认识和思想革新走向党、国家和人民各阶层的实践活动革新。具有决定意义的革新是越共六大强调了执政党自身的革新,其目的是要与其执政党的政治任务相适应。

越共六大通过的所有文件都体现出革新精神,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越共六大认为对过去10年(1975-198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社会主义形势的评估,必须“面对事实,正确评价事实,说清楚事实”,换言之,对其成就与危机、损失,对其优点与缺点、错误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精神。总结10年来的形势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求得正反两面的平衡。10年的事实是越南全国已步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但出现的经济社会危机迫使越南必须改变思维方式及评价方法,使其对形势的认识能符合现实状况。越共六大指出必须充分看到形势的消极面,充分认识到缺点和错误,首先是党在领导工作中的错误;找出犯错误的原因,首先是主观上的原因,以便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要“敢于承认并纠正错误决定”。根据上述精神,越共六大承认,“党在方针政策、战略指导和组织实施方面犯有持续性的严重错误”;“在领导经济社会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缺点,其根源在于指导思想、组织和干部工作中的缺点,这是一切原因之首”[1]。引发犯错误的思想根源有两种,首先是在确定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和目标、社会主义改造步骤、建设物质技术基础、投资结构布局中,存在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思想,思路及行动简单化、急躁、凭借主观愿望行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时,不能正确评价形势及其成绩与缺点;刚刚步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初始阶段,就想实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许多目标;在指导工作中存在放任自流倾向,在贯彻实施中没有严明地执行党的路线和原则。其次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过渡时期活动规律认识的教条主义和保守思想;没有充分注意总结越南的实践经验,机械地学习、照搬兄弟国家的经验;当发生经济社会危机时,没能坚决地进行管理机制革新,及时地推出新的方针和政策,害怕对新机制的探讨和试点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担心修正马克思列宁主义,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上述两种思想长期同时存在,越共六大政治报告指出“这是小资产阶级思想,既是‘左’倾也是右倾的表现”。

(2)越共六大从越南建设社会主义实践及党领导工作所犯错误出发,总结出以下经验教训:第一,党必须在自己的全部活动中贯彻“以民为根”(即“以民为本”)的思想,发挥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第二,党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提高认识能力和按规律办事是保障党的正确领导的条件。第三,党必须在新的条件下,把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结合起来。第四,党必须关注自身的建设,把党的建设作为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任务。这些基本经验教训,虽然现在从字句上看并没有太多新意,但在当时却充满了崭新的精神,对越南革命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让每一个越南人在国家面临的实际形势面前清醒起来,认识到正是官僚命令、脱离群众、违反人民当家作主权,认识和行动不符合客观规律,许多方针政策不从实践、不从客观规律、不从人民正当利益与愿望出发,才导致效率低下或没有效率,甚至造成严重损失。

(3)越共六大保留了越共五大关于越南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初始阶段的观点,强调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一个长期而困难的时期,是革命深化、全面和彻底变革的时期,因而必将包括许多阶段。越南必须在过渡时期的起始阶段,就要建立起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以促使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沿着新的方向发展。如果不能取得过渡时期初始阶段的胜利和成功,那么就无从谈起越南社会主义的前途。越共六大认为在过渡时期初始阶段,越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包括部分克服了经济分散和落后状况;部分改变了经济社会构成,为新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但总体看,步伐不大,进度不快。因此,越共六大决定继续推进过渡时期初始阶段的发展,并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个具体目标:生产足够的消费品;初步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以利于生产发展;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社会各领域进一步向好的方面转化;满足巩固国防和保障安全的需要。越共中央认为实现了上述五个目标是越南过渡时期初始阶段结束的标志。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