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纲领》提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七个基本方向。第一,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亦即建立人民的、为人民的和由人民选出的国家,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知识阶层的联盟为基础。充分实现人民的民主权,严明社会秩序,对侵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者必须进行专政。第二,发展生产力,以工业现代化、工业化与全面发展农业紧密结合作为中心任务,逐步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改善人民生活。第三,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逐步建立从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有国家管理的、沿着市场机制运行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以劳动结果及经济效益分配为主。第四,在思想和文化领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和胡志明思想在社会精神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继承和发扬国内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人类文化精髓,建设一个能体现人的价值和真正利益的民主、文明社会。第五,实行民族大团结和国际大团结政策,实行和平、合作及与所有国家友好的对外政策。第六,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保卫祖国的两大战略任务。第七,在政治、思想和组织方面把党建设成为廉洁和强大的执政党,以与其肩负的任务相适应,确保完成党在越南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中的领导责任。
苏联解体和东欧国家剧变之后,在越南党内外提出了两大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越共中央认为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属性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不同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而七个基本方向则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越共中央认为越共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的六个特征和七个方向是社会主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胡志明关于社会主义思想与在当今新形势下越南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越共中央强调要从越南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作出新的总结,使什么是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内涵愈益充实和丰富。
(3)《纲领》把社会主义定向的概念正式写进党的文件,这是越共中央在理论上的新突破。与越共六大所说的建立多种成分商品经济而言,越共七大补充了两个重要的论点:一是社会主义定向;二是有国家管理的市场机制。“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有国家管理的、沿着市场机制运行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被视为革新时期越南共产党的经济路线。《纲领》强调:在革新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定向,不仅经济领域的革新要坚持社会主义定向,而且其他领域的革新也要坚持社会主义定向。为此,必须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发挥党对全社会的领导作用。党必须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思维与捕捉新事务的敏感,及时提出正确的革新路线、方法和措施,既不保守停滞,又不教条主义、照搬外国的做法;革新要全面、同步和彻底,但必须采取适合国情的步骤、形式和方法。革新的每一步,要正确选定关键领域,集中力量加以解决,为其他领域革新提供基础;必须首先集中力量搞好经济革新,把经济革新作为政治革新的重要条件。政治革新必须十分谨慎和严肃地研究和准备,不允许失去政治稳定。如果引发政治不稳定,乃至造成混乱,那么就谈不上经济和其他领域的革新,反而为敌对势力进行破坏和颠覆提供了条件;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药方”。市场经济激励了生产发展,解放了生产力,发挥了社会生产潜能,但是,如果让市场经济放任自流,那么就会引发社会分化,造成许多社会灾难。因此,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社会的管理作用。国家实现对经济社会管理作用的工具包括法律、计划、政策、信息、教育等。限制和克服市场经济的消极面,革新事业才能按照正确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本质才能得以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不断得以扩大,但需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取得好的结果。发扬民主亦即发扬有组织的民主,有组织的民主才能与纪律、纪纲紧密相连。社会主义民主完全不同于极端、无组织和无政府的民主,如果一种民主造成社会混乱,破坏革新事业,其最终结局是消灭民主。
(4)越共七大中期会议提出在革新进程中要谨防“四个危机”。1991年越共七大召开时,苏联还没有解体,但是苏联的所谓改组已偏离了方向,导致愈益严重的危机,当时越共中央认为苏联尚不会像东欧国家那样垮台。然而,在越共七大召开后的半年时间里,苏联解体了。这一事件对越南广大干部和人民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一些人动摇了,对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了信心。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借机叫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的崩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寿终正寝”,等等。面对险恶的形势和挑战,越共中央及时明确指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更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失灵”。
在上述形势下,1994年12月越共七大中期会议召开,首次提出在革新过程中需要十分注意“四个危机”:一是存在与本地区和世界许多国家相比经济落后的危机;二是存在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危机;三是存在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的危机;四是存在敌对势力实行“和平演变”的危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把缩小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差距放在了首位,摆脱贫困、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是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生死存亡的问题。实践证明,外部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越南实行“和平演变”的图谋,越共中央现已强调要防止“和平演变”变为“自我演变”,因而加大了对国内外敌对势力打击的力度。
3. 越共八大(1996年6月)确立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新阶段——推动国家工业化、现代化
越共八大指出从1975年到1996年,越南已走过了过渡时期的初始阶段,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工业化、现代化是全民的事业,是以国家经济为主导的所有经济成分的事业。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目标是在1996-2020年期间内,把越南建成具有现代物质技术基础、合理经济结构、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先进生产关系、物质和精神生活程度高以及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文明的工业国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