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

科学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

对此,每个中国人都必须高度警惕,都要理智深邃地思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民主发展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强有力地应对世界格局,避免中国进入世界强国期望的魔套。中国经过政治体制改革所建立民主、高效、廉洁的政府,应该是一个强政府,还是一个弱政府;民主改革和政治文明是要削弱中央政府的权威,还是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威;是要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还是要削弱党的执政能力。

中国曾经历了数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动荡历史,这种周期性的历史震荡,每次都给社会、给人民造成了生灵涂炭的巨大灾难。要避免这种恶性周期和巨大灾难,必须要有一个富有权威的执政党及其中央政府。必须了解这样一个客观规律: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同时存在向心力和离心力。执政党及其中央政府强大时,向心力大于离心力,国家统一、完整、稳定和富强;否则,离心力小大于向心力,国家四分五裂。要排除离心力这种潜在的分裂力量,必须保持一个富有权威的执政党及其中央政府。

制约和制衡政府的权力、与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威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情况复杂、变数很多的国家,要抵御外国的欺侮和分裂图谋,实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长治久安和富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威极其重要。这不仅有利于防范民族分裂主义、地方分庭抗礼和地方保护主义,而且对国民的团结奋斗具有心理上的强化和凝聚作用。只有执政党和中央政府民主、高效、廉洁和富有权威,才能带领人民凝聚在一起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富有能力和权威的执政党和中央政府不是要替代市场、地方政府和部门,而是要把职能重点转到国家安全、统一、稳定、宏观决策和调控方面来,建立“国家——地方——企业——市场”的有机体,使各个方面协调有效地运行和发展。

《红楼梦》中说:“大有大的难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具有大国的优势,也有大国的困难和矛盾。历史上的中国,有时候是独立统一的经济和政治大国,如汉唐雄风、大清康雍乾时代;有时候是一盘散沙的分裂状态,如春秋战国、三国演义、南北朝、五代时期;有时候则是“东亚病夫” 而受到一些列强的欺凌和宰割,如从1840年到1949年100多年间。这就是说,大国的优势只是潜在的,而不是必然的。无论中国的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证明,大国要能够发挥大国效应和大国优势,第一,必须高度统一,而不能分裂,也不能名义上的统一而实际上诸侯经济;第二,必须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能成为其他强国的附庸,在这个基础上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舞台;第三,必须建立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使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第四,通过科学民主和富有权威的国家治理和宏观调控,保持长期的经济和政治稳定,绝对不能大起大落。在这个基础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市场,才能真正发挥大国效应和大国优势,确保经济持续高速并大规模增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一定要从大国的国情出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在整体上进行科学设计:以国家主义和以民为本为主导,以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基础。只要这样,才能永保国家的统一、长治久安和全体人民的幸福。

三、组织人事制度和领导干部制度的改革

事在人为,我国的科学发展、科学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归根到底靠人来做。这必然离不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是通过组织部门执行的,因此,组织部门的工作对于选拔优秀人才是个关键。20世纪80年代就有个说法:“中国富不富,关键在组织部”。今天我们也可以说:“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关键也在组织部”。

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监督和淘汰问题,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关心的问题。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解决好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监督和淘汰问题。政由人执,人优政强,人庸政弱,人劣政亡。选准一个人才、用好一个干部,治理好一个部门和一方天下。一个优秀人才为执政党所选所用,增强一份甚至多份党的执政能力;而排挤和淘汰一个优秀人才,减少的则不是一份、而是多份党的执政能力。如果庸人和劣才入仕占据高位,优秀人才就会产生对执政党的不满。这种能力和能量如果不能为执政党所使用,就可能被别的组织利用,或者自造组织搞体制外活动,成为执政党的负面力量,蚕食、削弱执政党的能力和地位。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人事制度与人才竞争和人才选拔制度密切关联。在世界上,最规范和最公正的,首推体育竞争和选拔;最不规范、也最难规范和公正的,是人才竞争、选拔和任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政党,最大的浪费是人才的浪费,最大的压制是人才的压制,最大的危险是庸人和劣才占据领导岗位。

中国的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应该说有了不少进步,使得不少贤能入仕,提升和壮大了中国的干部队伍和党的执政能力。但仍存在着一些严峻问题,主要是选拔优秀人才和监督干部队伍的制度还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不规范的人才竞争和不健全的人事制度仍然严峻,好人吃亏,忠诚受挤,庸人和劣才入仕的现象并不少见。中国这些年出现的“跑官”、“数字升官”、“虚假政绩升官”问题,以及屡斩不断的腐败问题,引起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这当然存在着领导干部队伍的道德教育问题,但更重要的是领导干部选拔、淘汰、监督制度问题:是钦定还是民主选拔;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是任人唯庸还是任人唯能;是监督还是放纵;是真监督、硬监督还是假监督、软监督。

怎样避免在人才选拔中的“汰优择劣,逆向淘汰”问题?怎样避免人才选拔中较优秀者容易被“夭折”、而较中庸者、甚至较劣者容易“胜出”问题,怎样避免优秀人才入仕升迁后劣变问题。首先要能够防范庸人和劣才入仕并升迁;二是要能够为选拔、任用好每一个优秀人才真正发挥有效作用;三是要对领导干部队伍进行有力有效的监督,对占据了重要岗位的庸人和劣才,以及对优秀人才入仕后变质变异劣化的,都要能够及时发现和清除。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关键是组织人事制度的设计,而我国组织人事制度的设计、执行和完善,任务还相当艰巨。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