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 陈云邓小平合作成就改革开放

傅高义: 陈云邓小平合作成就改革开放

英文中有句成语,直译成中文是“运煤到纽卡斯尔”。纽卡斯尔是英国的一座城市,以产煤闻名。当然这个英语成语的含义是“向煤区运煤——尽做傻事”。现在我作为一个外国人在朱佳木等学者面前谈陈云也有些班门弄斧,因为他们对陈云的了解比任何外国人都要多得多。我之所以敢壮着胆子这样做,是因为我想从学问渊博的人那里得到指教,帮助我改正错误,以便更好地履行我的职责: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注:本文中的有关情况主要来自:《陈云年谱》;朱佳木、迟爱萍、赵士刚主编《陈云》(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陈云文选》1~3卷;邓力群:《向陈云同志学习做经济工作》;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有关陈云的最好的英文读物是戴维·巴克曼(David M.Bachman)撰写的《陈云与中国政治制度》(加利福尼亚大学东亚研究所1985年版,出版时一些最近为人们所了解的信息未及收录)以及约瑟夫·福佑史密斯(Joseph Fewsmith)撰写的《中国改革的两难处境:政治冲突和经济辩论》(夏普出版公司1994年版)。)

外国人熟悉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这些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陈云。听说过陈云的人大多认为他是一名经济学家,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陈云固然懂得经济学,但是他的专长不仅仅是经济政策,而且还包括党的基本政策。

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出身背景

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六大之后,党的领导人认为民族资产阶级背叛了革命,因此应当在城市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发动农民和工人,然而很难找到受过足够教育和具有政策觉悟的无产阶级分子担任领导工作。中国工业化水平很低,产业工人极少,而且上学费用昂贵,几乎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是出身资产阶级家庭就是出身地主家庭。被吸收到共产党工会来的码头工人和水手几乎没有一个成为优秀的领导人。那么出身贫苦家庭的工人陈云是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又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呢?

陈云生于1905年,在青浦县练塘镇长大。这个城镇离上海不远(在上海西南约58公里处),因此那里的人们对国际形势的发展有所了解。陈云的父亲是个佃农,靠做些手工活贴补家用。陈云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找些针线活在家里做,勉强维持生计,但是陈云4岁时母亲又亡故,于是他与比他大8岁的姐姐一起跟着外婆生活。两年以后外婆又去世了,陈云被当时尚无子女的舅父廖文光和舅母收养。廖文光曾当过裁缝,后来和妻子一起开了一个小店。虽然陈云的姐姐没有机会上学,但陈云7岁时被养父送进学堂,在学堂里他学习了儒家的《三字经》,学会了读书和写字。11岁初小毕业后,陈云开始到商业学校读书。虽然两个月后因为家中无钱被迫退学,但他学会了会计的基础知识。在养父的顾客——一名小学校长的推荐下,陈云免费进入上海的一所高小学习。3年之后即1919年,14岁的陈云以全班名列前茅的成绩毕业。此后他没有再继续接受过正规教育。

就在陈云毕业的1919年,为了抗议中国政府在巴黎凡尔赛宫和会上的让步,中国学生从北京发轫,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陈云参加了这场运动,在家乡城镇上发表短篇演讲,演活报剧。由于生动地表现了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污辱,陈云成为当地关心政治的青少年中的领头人。1919年12月,在毕业几个月之后,经学校一位老师的推荐,陈云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厂当学徒。

陈云继续从事爱国活动。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1925年6月,在抗议英国警察杀害中国人的大规模群众游行示威的声浪中,陈云参与了建立商务印书馆国民党支部。两个月后,在他将满20周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全中国的共产党员的总数不足3000人。

以出版中国知识分子著作为主的商务印书馆是上海市反对外国控制的爱国主义运动的中心。陈云作为商务印书馆职工会代表,有机会听到中国著名知识分子的讲话并结识他们。他还受到这些人的激励,继续读书和向他们学习。印书馆开办了夜校,陈云在夜校里连续学习了三年。他不仅读报纸和小说,而且读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政治和经济学科的严肃书籍。到1926年,陈云自己拿起笔杆写文章,号召工人、学生、农民甚至还有店员,联合起来推翻帝国主义。

1925年,陈云6年学徒期满,被分配到商务印书馆发行所推销图书。为了给共产主义运动筹集资金,他还帮助销售丝绸和通讯设备。作为一个博学的推销员,陈云对市场经济的运作有深刻的认识。他了解市场竞争的性质,同时还阅读了论述帝国主义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等问题的社会主义著作。因此,到1928年当共产党想从工人中提拔干部时,年仅23岁的陈云成为一名很有希望的候选人。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