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员结构分析:干部党员超三成,工人党员不足一成

新时期党员结构分析:干部党员超三成,工人党员不足一成

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可以看到,在党员结构优化和改善取得大的进步的同时仍存在着某些不平衡和“短板”,给党的建设和执政带来不可小视的挑战和风险。应对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和风险,要在全方位的审视谋划中探寻新路,提高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的效能与“软实力”,保证“共产党自己不出事”。

从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到2011年7月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建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再到2012年7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党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防范党建风险和执政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当前党员结构优化中存在的“短板”

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可以看到,在党员结构优化和改善取得大的进步的同时仍存在着某些不平衡和“短板”,影响着党的整体素质和形象,给党的建设和党的执政带来不可小视的挑战和风险。

党员发展增速过快和规模过大,加大了党员管理的难度,并给人以趋向“全民党化”之感。改革开放30多年,是党成立以来党员发展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的时期,从1978年时的3698万人发展为2011年底的8260.2万人,特别是1992~1999年期间,年均增长约227.5万人。从党员与全国人口的比例来看也有过大的倾向,党员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49年的0.83%增长到2009年的5.75%。党员规模的倍增,既影响党员整体质量,又带来管理难度的加大,也给人以党正在向“全民党”发展之感。

党员结构的年轻化和高学历化对强化党员的信念信仰和执政意识提出严峻挑战。苏东剧变以来,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出现了“三多”,即青年党员多、学生党员多、高学历党员多。从青年党员的比重看,青年党员在全国党员总数占的比例由1990年的21.7% 增至2010年的24.3%;在新发展党员中的比重1997年至2002年6月是75.2%,2010年达81.8% 。从学生党员发展的比例看,2005年学生党员占新发展党员的29.72%,2008年达到38.01%,2010年为40.2%。从高学历党员发展的比重看,截至2011年底,党员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3191.3万名,占党员总数的38.6%,从最新当选的党的十八大代表的学历看,大专以上的为2122名,占93.5%。尽管青年党员和学生党员比例的提高给党增加了新鲜血液,充满活力,但由于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和高学历党员具有自身的不成熟,对党的历史和传统缺乏了解和感受,更缺乏政治斗争的历练和经验,容易产生照搬西方民主的冲动,容易发生政治信念动摇和信仰危机,再加上由于部分青年党员对政权的重要性和丧失政权的危害性认识不清,特别是对执政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缺乏足够的认识,也存在弱化执政意识的危险。

党员阶层和职业的多元化及分化加大了思想认同和利益整合的难度,引起人们对党的纲领和性质的非议。一是自2001年党中央提出“允许非公企业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员发展出现了阶段性膨胀,“新阶层”党员由2002年的149万名增至2009年底的384.1万名,占全国党员总数的4.9%。高收入、生活富裕的党员和低收入、生活困难的党员并存,个体老板、私营业主党员和雇工党员并存,这种党员成分构成的多元化以及收入的巨大差距和利益矛盾,既加大了党思想认同的难度,容易形成基于利益差距基础上的不同“派别”,又会引起人们对党的纲领和性质的非议。二是工人党员和农牧渔民党员的比重不断下降,干部党员的比重稳步上升,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以2003~2009年为例,工人党员在全国党员中的比重从11.60%降至8.90%,农牧渔民党员从32.50%降至30.80%,而干部党员的比重则由29.30%增至31.20%。干部党员在党内拥有优势地位,从新近公布的党的十八大当选代表比例看,党员领导干部1578名,占69.5%,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692名,占30.5%。由于某些干部党员的腐败或脱离群众,与普通党员的矛盾在加大,党防止“官僚主义化”、“特殊利益集团化”的任务空前加大。

为追求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的各种“GDP”,使不少入党投机者和“滥竽充数”者混入党内,影响着党的质量和形象。各种“投机型党员”、“功利型党员”、“能人党员”、“利益党员”、“裙带党员”、“家族党员”等混入党内,不仅造成党的质量“先天性不足”和下降,而且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诋毁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的吸引力。

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中少数民族党员增速缓慢,将制约党的民族影响力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党员在党员结构中的比重有所提高,但与党在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的任务相比,民族党员的发展比较缓慢,影响着党对民族力量的整合。少数民族党员2000年为401.1万,所占比例6.1%,2003年为432.2万,占6.3%,2008年为494.4万,占6.5%,2010年为533.8万,占6.6%。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比例只提高了0.5%。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