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在文化建设部分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共是24个字。这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讲的。这三个倡导之后紧接着一句话叫做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人把这三个倡导说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多人也都这么理解我一开始看十八大报告的时候也这么理解,三个倡导,12个词、24个字、三个层面,就是我们最近几年学界一直在归纳、凝练核心价值观在十八大报告里面定论的东西。但是我觉得如果这么理解的话又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能不能认为这三个倡导就是中央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定论?我认为不能这么说,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我认为应该体现这么几点:一是它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别的价值观。如果离开社会主义的特点,离开社会主义的性质来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会偏离方向;二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为了宣传,不是说西方有西方的核心价值观,我们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为了这个我们凝练价值观,因为它是属于意识形态,是为了保障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运行,所以离开核心价值观的运用来凝练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应该突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能把所有的社会共同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最近几年学界也在凝练,怎么能凝练一套大众接受的、符合中央要求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在整个过程中,我看过很多文章,因为核心价值观比核心价值体系更加简单明了,核心价值体系是由四句话组成,比较长。核心价值观应该凝练用语录式的话来表达,所以很多人从传统文化孔夫子归纳叫做仁义礼智信,这应该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大量的从西方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出发来讲凝练,也是民主、公正、平等、自由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要跟别人的能够对话,要普世的不能是自己的特有的等等。当然也有人从共同富裕、人民出发,也应该是普世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里面这一段我觉得这里面可能在今后的解读、宣传过程中争议比较大,分歧比较大。在解读这一段话的过程中还是有文章可做的,一方面我觉得三个倡导和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间是一句话,不是句号而是逗号,讲完三个倡导逗号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就有理由认为这三个倡导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同时,如果我们中央肯定了这三个倡导,就是核心价值观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而非要采取这种容易引起歧义的方式,所以认为把三个倡导放在核心价值观的前面,而没有直接说出来。
我个人认为“三个倡导”不是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凝练的准确表述,它只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出发的。“三个倡导”就是倡导一些理念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需要培育的,还没有成型,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因为自由、平等、民主、公正这些够好,它不能正确的表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它的含义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比如说人性只能用历史来说明人性,而不能用人性来说明历史,用人性来说明历史就是一种唯心史观的方式。人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他的具体内容会随着历史的不同时期,人性内容也是有不同的。平等、自由、民主、公正这些跟人性是一样的。同时他的理解会有很多歧义,比如说人权我们已经入宪了,民主我们也在讲,但是民主前面我们要加人民民主或者是社会主义民主,人权我们讲的社会主义人权。这些概念分歧、对立,有多种理解。
我个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要体现人民最大公约数来讲的话,比如说人民至上、人民民主、劳动光荣、共同富裕、集体主义,这些都应该是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且这些词语,我们广大民主无论从接受程度、领会程度、普及程度要远远高于民主、自由、人权。而且从含义的准确性、没有歧义性来讲,也比民主、自由、平等这些好,因为民主它有主体的民主。谁的民主?平等是谁的平等?是资本剥削劳动的平等?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平等?所以我认为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个人的观念还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这一串。我们讲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个人主义,个人至上、资本强势、资本剥削劳动。所以在价值观的层面上可能会引起大家争议。
我们知道全国在讨论、凝练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各个地方也在凝练自己的精神,有行业精神、地方精神。中央文明办要求各个社区、各个行业有自己的行业精神或者叫社区精神。所谓精神就是一种价值观。北京提出的四个词,其他城市很多都是中性的,放在哪儿都可以的。所以我觉得核心价值观也好,精神也好,国家层面凝练就可以了,各个地方、各个社区就用不着了,最后都差不多,而且容易出现一些文化上的割裂。现在我们经济上要反对地方主义,我们要统一市场,不能是地方割据,文化上更是一个国家要有统一的精神凝聚,不能够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概念,这样容易造成文化上的割据。这是第七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正确的解读、正确的理解。我们现在条件还不成熟,我们需要培育、凝练形成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报告里面有两个亮点。第一个报告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在报告的十二部分就是在党建部分讲了八个部分的内容,其中第一个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这里面出现两个平时不常出现的表述,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而且把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放在一起讲。现在很多党员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现在谁还说共产主义。
现在最流行的倾向就是只讲中国特色,不讲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共产主义是相当遥远、新要渺茫的时期,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管好眼前就可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多就解决好初级阶段的任务就行了,不要涉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远大目标了。我们一个同志讲他现在出去说话现在有三笑,讲共产党领导很多人在那儿冷笑,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多人轻蔑的笑、讲共产主义这个词远大理想大家哈哈大笑。已经把共产主义奋斗成为一种笑谈,甚至当成一种极左,这个问题实际上必须要作出回答的。
我觉得十八大没有怕人笑,把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鲜明的标注出来。这里面讲现在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跟共产主义有没有关系,实际上他就是共产主义体系的一部分。在马克思那里没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后面的形态就叫共产主义,我们现在把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整个属于共产主义的系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是什么阶段?肯定是社会主义的中高级阶段。他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我们党在每一个奋斗阶段都有我们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我们的最高纲领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就是当前阶段你所有的一切政策、实践都是为了实现最高纲领所做的准备,因此他不是没有关系的。出去只讲中国特色,只讲初级阶段,而忘记了你要确立的目标是什么,你肯定会失去了制度支撑,会迷失方向。所以我觉得我们每走一步都要审视一下我们是不是离最终目标近了,是不是偏离了最终目标。
十八大之前有不少人建议,尽管共产主义还非常的遥远,但是不能给人一种渺茫的印象,不能让人对共产主义没有一点希望,所以应该在十八大报告里面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大体的轮廓进行一些描述。否则的话现在人们认为你连共产主义不提,甚至共产主义是什么也没有大体的轮廓那就是一个空洞、虚幻的口号,那十八大把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制度鲜明的提出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亮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