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高志前:如何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3)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任务

除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八项任务之外,恐怕还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十项任务,这十项任务看起来像是给经济提出来的,但是你细看他的内容,每一项恐怕主要靠科技创新来解决。比如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这个发展没有新技术的支撑是不行的,后面会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后面有了突破,但是仍然有一些新的技术需要解决,而且这样的新型产业更新换代很快,转型升级的面很宽,其中很重要的是能不能够有适用的新技术提供给成功产业。比如说东莞的塑料产业、服装产业、制鞋等等,看起来都很一般,都是一些刚从农村招来的人去做,所以在这种条件下你很难做出跟意大利鞋同样的质量。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消费者提出的对质量的疑问,当然,广义的说现在又提出了产品里的科技和质量如何满足消费者,弄不好的话,往往由于误解或者误导,网络迅速推动,很容易推掉这个产业,像前几天酒一样,里面有一点塑料,这个实际上是过去多年存在,有些专家也说对人体有影响但是不是太大,但是对不起,就这几天酒鬼酒的几十亿市值没有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而又让这个产业健康成长少受损失呢?其实可以,但是我们没有找到这种办法。还有多少产业存在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现在没有关注到,一旦被哪个媒体捅出去,又是几十亿、上百亿的市值就没有了。这样的损失损失的谁?既损失了企业,也损失了消费者,损失了中国经济。

服务业也是一样,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有定义,当然定义比较模糊,从税收、金融一直到创意产业,现在讲文化产业的发展铺的又更大了,这里有大量的科学技术,这里的科学技术解决起来更难一些。昨天我也看到关于网上帐户的谁来管,就像过去老人去世了之后他的存折是很麻烦的,网上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如何管理的问题,有技术的问题,更多的涉及到服务的问题,像这种越来越复杂。关于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安全都有大量的服务在里面,最后是关于企业的问题。一个是大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如何来支撑他们的发展,所以这些方面都是对于经济结构调整提出来的,又都是科技创新必须要给强有力的支持。

还有关于区域发展和战略问题,这里面看起来说是是空间结构,跟科技创新有什么关系?要考虑的是科技资源布局的问题。很多地方都说我要创新,创新第一条是科技人才,要建实验室,要建工程中心,要建很多科研机构。看起来没错,因为你要创新,你就要这样做,但是如果每一个地方都这样做的话,创新效率是最低的,不能不承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总有一些创新资源的聚集群,只有把他聚集起来,他的效率是最高的,也就是创新上不同的地区应该有分工,而这种分工其实是合理的。前几天看到上海发布的关于新能源的战略,上海就非常明确说要发展新能源,但是他发展新能源跟内蒙跟新疆不一样,他要做前端,知道优势是什么,而不是建风厂,也不是做制造。实际上这形成了一种分工,很有意识的分工。所以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上,如何去贯彻创新战略,创新资源的合理区域分布的问题。

关于品牌质量服务,关于出口竞争优势,这一点也提的比较多了,过去的竞争是靠低成本,现在的出口竞争优势是什么?要建立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质量和服务优势。

关于加工贸易升级,跟前面讲的一样,都是需要通过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撑来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

关于加工贸易也是有多年的争议,中国都知道加工贸易都不怎么赚钱的,还要不要。从中国人口大国来说,加工贸易是长期的,正由于我们长期做加工贸易,给中国的发展包括创新都带来了很多的机遇。过去是简单的引进别人的东西,然后逐渐发展起来。其实中国的创新,从引进开始走这条道路应该说是必然,因为你都自己做的话成本很高,而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引进会逐步形成学习效应,这种学习效应做不好容易引起所谓仿造问题,但是实际上近几年来看到报告,国外专家认为中国的山寨不应该简单的否定,实际上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走过这条道路,所以中国的问题是如何走好学习引进这条路。然后逐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方面虽然引进了多年,但是如何消化吸收好,我们还没有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倒是日本这方面经验比我们多,成效比我们好,日本早年实际上是受制于美国的,在7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机遇。美国人在知识产权不卡,成本很低,所以他用很低的代价,把先进全部引进,但是到80年代中期,日本在钢铁、电子、彩电等等这样的领域把美国的产业干掉之后,甚至并购美国的电影业,美国就慌了,日本在购买美国,所以美国开始对他禁运,所以到80年代后期,日本提出要科技立国,要创新立国,要知识产权立国。但是他的过程不是把美国人的技术简单拿过来,而是拿过来进行消化吸收之后再走出去,所以最后形成了英国人的原创,美国人的专利,日本人的市场。最后谁获益最大?当然看怎么讲了,英国是诺贝尔奖最多,很荣耀,但是英国经济上不行,美国专利很多,但是最后真正在市场上拿大钱的不多,所以这条路看起来是必须要走的,也可以说是创新的规律。

最后就是关于走出去。我们现在走出去实际上是两条,一个是走出去采购国外的资源,再一条是把制造业转移出去,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躲避技术壁垒,第二个是找成本更低的地方,这个实际上是市场规律。但是现在逐步发现,中国走出去还有一项任务到国外获取在正常引进条件下不能给你的技术资源。所以在这里如何走出去,建立我们的国际技术资源体系,这也是一条路。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