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创新知识产权的问题
第四个是关于创新知识产权的问题,这个应该是创新的核心问题。首先,政府对创新的作用比较大,政府财政投资通常采取科技进化的方式,不管是给大家给企业还是科研院所,他会产生相应的科技成果,有可能成为专利知识产权保护。这里我列出了国家主体三大计划和知识产权的情况,主要是专利。从“十一五”的情况来看,三大计划国内外的发明专利比重总体来说是在30%多,而国内发明专利的申请是在26%,这是我们国家总体的情况。和三大计划对比,你就可以看到技术水平相对比较高,第二个保护的水平也相对比较高。三大计划是“十一五”取得的专利是授权三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的比重占30%左右,而三大计划他的发明专利是占81%,其中授权占70%,各个地方可以根据地方的情况,可以给出一个水平。当然,不同的计划也有一些差异,应该说发明专利里面越是靠基础研究,他的比重越高一些,越是靠近市场,发明专利可能低一些,因为他可能有一些外观设计跟进来,这个可能对于技术研究不会研究这个问题,但是对于产业化,对于金融市场就很重要了,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是关于我们国家专项规划里面知识产权需求的分析,前面我们对于27个专项规划进行分析,其中有17个是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6个是重大科学专项规划,还有4个是产业化的工程化规划,这27个规划在知识产权方面做的情况怎么样呢?在规划中知识产权分析的不到四分之一,对于知识产权作为规划定量目标的不到三分之一,对于知识产权不是太重视,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上面。你要把科技创新放在一个核心位置上,恐怕你不能说给科技投入就行了,或者有一些成果就行,你能不能够拿到更硬的,既表示你的成果水平的,又可以稳妥的进入产业化的知识产权。还有对于知识产权的重点领域,因为除了目标之外还有领域的目标,我们发现对领域提出知识产权的变化,这个是占了70%,提出之后,这个领域要有目标,但是明确提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在该专项众多的技术领域当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也就是说一个专项有很多领域,有的提出来了,有的没提出来,总体来看有10%的领域他提出来了,也许这个领域的专家觉得这个领域的问题太大了,或者他有这个意识。90%的领域没有提出说,我这个领域要有知识产权,这个专项和领域是有层次分布的。最后就是讲知识产权作为专项实施的保障,我们知道知识产权既是一个产出同时也是一个保护。保护意味着专项才有可能得到实施,他不仅产出了成果而且能够进入市场。
所以现在来看,在十二五规划里面有大量的知识产权工作要做,还有很多知识产权跟标准一起提的。我在这里想说,有些知识产权为什么会提出来?是和标准性提出来的。因为标准夹带着知识产权,因为比较重视标准,所以把知识产权连带进来了,所以认识是有问题的。
关于知识产权的分布我这里有一个数据,大家有一个概念就行了,由于我们的科技创新的资源分布不一样,所以专利的分布也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地方的知识产权专利分布会比较多一点。总体来看,我们国家东部地区在高技术产业里面,发明专利申请占88%,拥有量是占86.9%,北京、上海、广东、江苏4个省市就占了72%,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发明专利创造的主力。这就意味着这个格局我认为是会变化的,但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至少在今后五到十年里。这很正常,因为北京、上海、广东聚集了大量的科技资源、科技人员,他的产出比较多,江苏比较早提出了自主创新战略。这种分布对于一个省市意味着什么呢?肥水不留外人田,我的成果为什么要外流呢?变成我自己的产业多好,这种提法看似很有道理,但是从区域的分工来讲可能是有问题的。也就是说上海、北京、广东、江苏你资源的聚集是政府和市场共同调控的结果,有很多政府给你的资源,你产出的应该是为全国服务的,他最大的效益不会都体现在你本地,你推动周边地区甚至全国的发展。所以强硬的说我的成果都要本地转化的话问题就大了,因为有些成果不适合本地,或者说在本地转化的话不是效果最大化。所以如何能够把你的创新链不是都盘踞在你本地城市,而是合理的布局到全国甚至全球,这个效益也不仅仅是在看你的税收。为什么本地化?说白了就是税收留在本地。因为生产加工到别的地方的话,可能税收也会流出去的,但是这只是从本地的角度考虑,没有从税收的角度考虑。
然后再来看,从另外一个角度可能将来上海、北京、广东、天津这四个因为不仅专利申请多,而且发明专利多,发明专利的主要作用是对这个产业未来发展起引领作用,很可能这四个省市会起引领作用,他的省市到基础研究当中来,对后面生产实践当中专利会起到更基础更引领的作用。还有一部分是属于专利先进地区像福建、山东、湖南、浙江等等,其它省市可能是专利跟进去,但是他的专利是因为北京先有了基础专利之后,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做一些附属性的专利,就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从日本、美国拿来专利,在人家基础上,日本早年跟美国也是这么一种关系。但是在跟进的过程当中会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这里面更多的是有分工,跟进他大多数做产业化,而北京这么贵的地皮不会做加工,一定是做高水平的研发。所以在这里会形成协同关系,引领地区会向先进地区扩散,先进地区再向跟进地区扩散,然后再进一步向其它地区扩散。有些地区可能我不做研发,我就大规模的生产,这个对他来说也很不错。所以这里为什么最近这些年国家划出功能区,然后从地方来说,珠三角、长三角他都把自己划成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内他形成了一种分工,哪怕在这个区域内不做研发,我都是很合算的,有利可图的,而且发挥了我最大的优势。
另外,讲专利不能讲专利数量,我们要看产业,产业里面最重要的是装备产业,问题比较多。前面讲国产化里面有10%甚至5%都国产化不了,往往这种东西是核心专利,他体现在硬件上可能是一些核心的设备、核心的专利,产品随便做,但是你关键的部件、装备控制在他手里。很有意思的是,本国居民说中国人申请,代表的是我们自己,中国专利还有一些外国申请的,那个虽然是中国的专利,但是应该说还是内外有别。从这个表里看越是技术密集度比较高的,像机床,电力,仪器,本国专利增长问题越多。也就是说像石化、环保、煤炭、农机这里面我们还可以,到了技术水平比较高的,我们往往是负增长,外国人的专利多我们的专利少。一个方面说明主要专利申请主要是这些领域,其它领域也未必说他能力不行,他不去申请,像煤机那些东西,他可能不懈于这些领域。另一方面说明,在这些领域里难度比较大,他们能做到,我们做不到。所以一分析装备产业我们就知道了,这些装备领域里的核心部分是外国人占领,这几年会有所变化。
(本文经速记稿整理,未经报告人审阅)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