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吴德贵:《人才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精神(5)

 

人才发展的十大基本走势

我们国家人才发展的趋向问题包括总体趋向、个体趋向和战略课题。首先,什么是总体趋向?我把它归纳为十大趋势:第一,关于发展路径问题,即中国究竟应该怎么发展?我个人认为将从物力导向走向人力导向,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现在是越来越重要。我们眼下的中国仍然是物力导向,我们还没有完全走到人力资本导向的道路上去。

第二,关于价值取向问题,人才工作、人才发展的价值取向要发生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要从官本位转向人才本位。人才和官不能划等号。人才的意识是对的,官本位的意识是错的,并且要逐渐打破。这次《纲要》里面明确写了,要取消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实际上存在的行政级别问题,这是一个取向。像深圳出现的42个教授去竞聘一个处长,这种现象不能提倡。还有我们现在大量的博士不搞研究,而去走仕途,我的观点旗帜鲜明,就是不能鼓励博士从政,应当发挥他们在科研上的作用,更多去创造知识,去创新技术。

第三,关于机制创新的问题。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将逐渐地从政策规范走向法律规范。法律问题更带有稳定性、长期性,政策是多变的,初一、十五都不一样,有很大的随机性。我们长期以来习惯出台政策,一个接着一个,后面的否定前面的,这个部门的否定那个部门的,这种完全靠政策来规范是没有办法真正达到实效的。所以,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这一块,将来的方向要把重心放在法治建设上,加快立法的进程,更多地用法去规范我们的行为。

第四, 关于人才主体问题。我们的主体将从外生为主走向内生为主。外生就是靠引进,靠接收,外部来的。在一个相对较短时间内,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依靠外生是可以的。但是,立足于长远发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必须着眼于内生。要靠自己来培养所需的人才,完全靠引进不是个办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它只能是权宜之计。即便是我们把在国外留学的另外120万留学生都吸引回来了又能如何呢?他们在我们现代化建设当中又能发挥多么大的作用呢?我认为作用还是有限的。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13亿中国人民自己,引进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补充。更何况引进工作做得不好,就会出现引进女婿就抛弃儿子的怪现象。

第五,关于人才发展重心问题。人才发展的重心在哪里?将从规模扩张走向结构优化。规模扩张已经不是现在中国人才发展的首要任务了,我们国家的人才在全世界已经是总量第一,原来是叫八千万,我们讲了好几年,现在不讲八千万了,改讲一个亿。人才总量一个亿,世界任何国家都没有这么多人才。因此,规模扩张已经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结构优化,包括区域结构、产业结构、能级结构、层级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线格结构等等,一系列的结构问题。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