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吴德贵:《人才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精神(7)

落实《纲要》的三点建议

最后,对如何落实《纲要》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点,要在人才优先上下功夫。我把60年来中国的人才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共六个字概括。第一阶段叫滞后,第二阶段叫同步,现在进入第三阶段叫优先。我认为,提出人才优先发展这样的思想,是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才问题认识的一个巨大飞跃。我们在滞后阶段上已经停留的太久了,从建国开始大约到2000年才结束。在这段时期,中国的人才发展始终是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也在花钱,我们也在投入,但是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果。从2000年开始到2010年,是我们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同步发展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呢?就是在2000年中央制定的“十五”计划专门写了一段讲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第一次把人才问题、人才工作纳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当中,而且作为一章,集中地来做出安排。从今年开始,按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纲要》的要求,人才发展不能滞后也不能同步,而要优先发展。在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时候,首先要谋划人才发展问题,要确立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我曾专门撰文论述人才优先发展的重要性,其中我认为当前我国的人才发展有五个滞后:一是人力资本积累滞后,美国3亿人口,拥有人力资本总量是200万亿美元。中国是13亿人口,我们的人力资本总量现在是163万亿人民币。无论是绝对数和相对数,我们的差距都特别大;二是人才培养开发滞后,这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滞后,第二个是高技能人才滞后;三是民族创造力开发严重滞后;四是人才资源调整滞后,我们的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严重脱节,大学生就业率总体不高,尤其是一次就业率。如今我们的社会,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有的人忙得要死,有的人闲得发疯,就说明了这方面的问题;五是人才制度改革滞后,影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去除,促进人才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还有待于创新。所以说中央提出来人才优先发展,就是针对这样一系列的滞后现象。整体谋划,落实人才优先的措施抓手,那就是资源优先开发,结构优先调整,资本优先积累。 

第二点,要在落实以用为本上下功夫。这主要是四个观点:第一,落实以用为本的前提在于理解“用”的理论要义。概括地说就是用进废退。用属于人才资源的终端开发。人才开发分为微观、终端和宏观开发,微观叫培养性,终端叫使用性,宏观叫政策性。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领导干部的主要责任就是两件事,出主意,用干部。第二,落实以用为本关键在于深化“用”的实践内涵。怎么去深化用的实践内涵呢?用就是要提供适当平台,让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用就要加大开发力度,让人才能够持续获得发展提升,用就要激活专业能效,让人才能够主动进行创新创造,用就要激励机制,让人才能够合理实现增值升值,用就要尊重个人意愿,让人才自主选择职业、岗位。第三,落实以用为本的要求在于针对“用”的现实问题。目前我们在人才使用上存在着哪些突出问题呢?近平同志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指出,眼下我们国家在人才使用上有五个突出的问题,这是讲全国的,一个是五大郎开店,能人不要,个高的进不来。第二个是叶公好龙,做样子、喊口号、不行动。第三个是或内或外,要么就是重视内部人才,拒绝外来人才,要么就是盲目地引进,搞灯下黑。第四个是求全责备。第五个是论资排辈。落实以用为本,目的在于谋求用的实际效果。落实以用为本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什么呢?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总体不够用,部分不适用,相当于没被用,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状况,也是源潮同志的评断。所以我们要贯彻以用为本,恐怕就要解决总体不够用、部分不适用的问题,还有相当一批没被用的问题。

最后一点,就是要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按照《纲要》的安排,一定要在五大机制上下功夫,完善这些机制。

围绕着人才规划纲要的基本内容和创新精神,向在坐的各位领导就汇报这些,供同志们参考,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