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or & Zeira强调,收入分配不平等限制穷人的投资机会,降低穷人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收入分配差距的逐年累积,导致社会财富分布的差距加大,财富趋向集中,社会的流动性减弱,居民收入不均等的代际传承被强化。Murphy、Shleifer和Vishny指出,财富过度集中会限制国内市场规模,影响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拉大,社会财富集中,贫富分化严重,使改革共识逐渐消失,改革的动力正在减弱,只有加快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革扭曲的产权制度,推进政府改革和社会转型,尽快实现“收入转型”,才能逐步消解社会利益矛盾,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财富向“六大领域”集中
近年来,社会财富分布“向城市集中”、“向政府集中”、“向少数人集中”、“向发达地区集中”、“向垄断行业集中”和“向资本所有者集中”。社会财富集中意味着贫富分化的加剧,在体制转型期,贫富差距的拉大极易使中低收入群体产生被剥夺感,出现群体性的“心态失衡”。Alesina & Perotti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将导致产权保护薄弱,妨碍经济增长,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冲突。因此,决不能放任社会财富过度集中。目前,社会财富的集中主要反映在“六大领域”。
1、社会财富向城市集中
社会财富向城市集中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累积的结果。2000年以后,我国进入城市蔓延阶段,城乡收入差距迅速扩大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城市部门人口迅速增加。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使得城市居民手中的财富总量远远超过农村居民。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2010年和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可支配总收入约为12.79万亿元和15.07万亿元,同期,农村人口总收入仅为3.97万亿元和4.58万亿元。另据北师大钟伟教授的测算,2010年,以确权的财产观察,城镇居民拥有约125万亿元,农村居民拥有35万亿元。显然,城市的社会财富量远远高于农村社会财富总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中小城市也成为财富创造和集中的主要区域。数据显示,至2009年底,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经济总量达16.61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55.23%。此外,城市房地产的投资使国民财富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其中,2006-2011年,全国城市商品房销售总额累计为22.66万亿元,也就意味着,近5年里,仅通过城市商品房销售一项,集中到城市的社会财富就超过22万亿元。
2、社会财富向发达地区集中
东部发达地区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沿阵地,也是社会财富创造和分配的关键区域。据统计,2010年,东部11省区GDP总量约为25.05万亿元,对全国GDP总量的贡献率为62.43%,而占全国人口比重62.02%的中、西部省区和东北地区,2010年的GDP总量仅为全国GDP总量的37.57%,西北五省区的GDP总量则仅占全国的5.3%。东部发达地区也是富人云集的省区。数据显示,2007年,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5个地区的上榜富人占“500富人榜”富人总数的59%,所拥有的财富占上榜者财富总额的比例却达到了69.2%,且有加速上升的趋势。2009年,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发现,50%以上的富豪集中在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山东六个省份,其中,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5地千万富豪人数占全国总数的60.7%,长三角三省市占全国的34.7%。
3、社会财富向政府集中
社会财富过多的向政府和国有企业集中。社会财富向政府手里集中主要通过税收和土地出让金完成。据统计,2000-2010年,将政府的非预算收入纳入考察的话,政府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所占的比重由28.79%上升到30.84%,企业所占比重由7.85%上升到15.82%,居民所占比重则由63.37%下降至53.35%。2000-2011年,政府公共财政收入约由1.34万亿元增加到10.37万亿元,平均每年增加7529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速20.28%,比同期GDP年均9.9%的增速高出约10.4个百分点。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1999年至2011年,是中国土地资产化最为迅猛的年代,全国城市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约12.75万亿元,年均约1万亿元。
4、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
如果一个社会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那么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稳定的,但中国财富向富人的集中度却正在以年均12.3%的速度增长,是全球平均增速的2倍。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表明,在中国,0.4%的家庭占有了70%的国民财富。截至2007年底,中国有41.5万的富人个人资产超过100万美元,占当年总人口的0.03%,拥有的财富共计14.82万亿元,这些富人的财富相当于当年全国GDP的60.1%。中国的财富集中度超过美国,1%的家庭掌握全国41%的财富,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财政部的调查也显示:2009年,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
5、社会财富向垄断行业集中
2009年,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以不到8%职工的人数,占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高于社会平均工资10倍左右。2010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近2万亿元,只拿出5%左右上缴“红利”。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榜单上,63%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排名靠前的500强企业绩效多与其垄断地位有关。2011年,中石油的净利润超过1400亿,排名第二位的中国移动净利润超过1200亿,中国烟草以其低调的奢华超过中海油,净利润1100亿。这些垄断行业的净利润在2011年达到9000亿,我国去年的财政收入约10.37万亿,按照比例算下来,垄断企业的利润几乎达到财政收入的9%。
6、社会财富向资本所有者集中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收入偏低,“利润蚕食工资”,中国居民工资性收入总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990年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至41.4%;而同期的企业营业余额占GDP比例从21.9%增加到29.6%。可以说,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相当程度上是以职工低收入为代价的。此外,权力资本也正在成为国民财富集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权力变现即可获得巨额收入。截至2006年3月底,国内私人拥有财产(不含在境外、外国的财产)超过1亿元以上的富豪有3220人,其中2932人是高干子女,占据了亿元富豪的91%,拥有资产20450余亿元。考察这些高干子女的资产来源,主要是依靠家庭背景的权力资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