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雾霾密码(2)

解读雾霾密码(2)

摘要:英国四面环海,而且冬季盛行的西风气流来自大西洋,吹来的基本是洁净空气,与中国相比,上游的条件更好。要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其次要能较为准确地刻画各种不同的化学过程,再者要有完整的近地面污染排放的数据。

雾和霾并非一回事

如果早晨起床看见天灰蒙蒙的,到午后天变晴朗了,应当说这就是雾。如果到了午后天空仍然是灰蒙蒙的,那就是霾。还有一种情况比较复杂,那就是雾散了霾还在。不利的天气形势和地理位置是形成这种现象的外在条件,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也决定了我们还有相当长时间会遭受霾的袭扰。

下面,我们看看什么是霾,什么是雾霾,什么是PM2.5,能不能预测,如何治理。

首先,我们说雾原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物理现象,如果能见度在1000米到10000米范围内,则称为轻雾。因此,空气中充沛的水汽和凝结核的存在是雾形成的重要条件。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或接近饱和而发生凝结形成雾时,相对湿度一般在90%以上。那么霾呢?气象观测很早就有这项纪录,原本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是空中悬浮着大量肉眼无法分辨的微小颗粒物,使空气混浊,由于小颗粒物散射蓝光,使天空呈现灰白色,水平能见度降至10000米以下。霾发生时,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小于等于90%。现在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相对湿度在90%到95%之间也可能生成霾。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样一种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颗粒物逐渐增加,使我国区域性霾天气现象日益严重,大气中经常呈现灰蒙蒙的一片,严重的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霾的频繁出现标志空气质量的下降。显然雾和霾是以空气是否饱和来区别的,只是近年来,由于雾形成的凝结核许多也来自于污染的排放,所以这种自然现象被赋予了环境污染的烙印。尤其是在人类高强度活动的城市,有时人们就将两者混为一谈,叫做雾霾。事实上,有时这两者确实同时出现,混合在一起,让你很难区别。去年冬季以来出现的就是这种现象。早先的雾和霾都是自然现象,并不很厉害,凝结核也都是来自于自然源。现在城市地区的雾尽管也叫雾,但是凝结核往往是一种有害物质,纯粹的雾越来越少。大家以后看天气预报,相对湿度95%以上就表明水汽接近饱和了,那种情况主要是雾。有时我们早晨起床看见天灰蒙蒙的,到午后散去,天变晴朗了,应当说这就是雾,当然其中的凝结核很多可能还是来自污染物。如果到了午后天空仍然是灰蒙蒙的,那就是霾。第三种现象,早晨灰蒙蒙的,相对湿度也很高,到中午前后,天空短暂变清或者干脆不变,还是灰蒙蒙的,那就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雾散了霾还在,所以这个情况就比较复杂。

因此,如何评价和认识我国霾的频发就显得比较重要了。首先,地理背景决定了中国是世界上大气颗粒物背景浓度很高的地区。仅就自然过程而言,众所周知的地球中纬度西风带,气流是自西向东吹。看看欧亚大陆地图就知道,如果上游地区污染物排放,包括工业燃烧、裸地和沙漠化地表的起尘、由战争导致的污染扩散等,都是从西边经过中国大陆出海。当然还有就是东部沿海气流带来的物质中,由风卷海水飞溅起来的细小颗粒,沿海地区的细颗粒物含有钠离子,这可能就是海水飞沫引起的。但我国的外来颗粒,大多是来自西风带。这些都属于自然原因引起的所谓灰霾天气。而相比我国,包括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地的西欧这一带就很幸运了,它们西边是大西洋,大西洋的风吹过来,如没有特殊情况,上风方向的来源还是比较干净的。

有一次我去美国,顺道去科罗拉多大峡谷。就能见度而言,在前后一两个小时里,峡谷就有很大的变化,一下子从碧空万里变成灰蒙蒙一片,真可谓“一山时呈清与浊,十里常有不同天”。那里实际上没有多少工厂和人类活动的排放,亚利桑那州西北与犹他州、内华达州交界处的凯巴布高原,一些裸露的地表可能是霾发生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在讨论我国去岁今冬的雾霾天气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众说纷纭。首先应当肯定的是,不利的天气形势和地理位置是形成这种现象的外在条件。此外,我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做了个统计,以折合成标准煤的煤炭消费量计算, 2010年煤燃烧超过20亿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是个很惊人的数字,而石油燃烧包括工厂和汽车一年是5亿多吨。除了城市地区不断增长的车辆尾气排放外,在更大的范围内,燃煤是细小颗粒物产生的重要来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们还有相当长时间会遭受霾的袭扰。大家都知道,很多城市车辆增加十分迅猛,汽车尾气的影响有增无减。但是如果上风方向有对煤炭需求巨大的发电厂或其他重工业,外来污染物输送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因此我国的污染形势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警惕。即使今后雾霾的治理取得了成效,也还会出现其他污染的影响,比如以臭氧为代表的光化学烟雾。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改变粗放的能源消费方式,以及坚持污染治理,积极整治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是大国崛起进程中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必然使命。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