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民主须向纵深发展(3)

党内民主须向纵深发展(3)

核心提示:【内容提要】 发展执政党的党内民主,是有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提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不是要让人民民主停下、让位于党内民主,而是突出强调发展党内民主的迫切性。

三、遵循民主发展规律,推动党内民主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党建部分的主题词,显然是在强调,要按照政党活动的规律来思考党的建设问题。党内民主的发展也应如此。必须更加重视按照民主发展的基本规律来设计和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

作为一种制度的民主在运行过程中,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特别值得我们在研究和思考党内民主问题时予以关注?我以为至少有三。

首先,应该看到,民主具有系统性。能运行起来的民主不是简单的一人一票的权利,而是由授权(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及民主监督等一系列环节环环相扣连接而成的一套闭合系统。这些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在体制改革之初,从哪里着手、从解决哪个问题开始,或许有一定的自主性,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某个或某些相对容易的环节进行突破。但是,归根结底,这些环节只有最后有机连接在一起,才能使整个系统健康、良性地运转。如果其中一些环节总是处于缺位状态,民主的运行可能会发生变形。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可以在许多方面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以正视听。例如,中国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的贿选、家族乃至黑恶势力控制的现象,与其说是给中国农民太多民主而导致的恶果,不如说是由于我们只重视放开选举环节,后面决策民主、参与民主和民主监督等环节都完全没有跟上的缘故。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在健全后面的环节上做文章,而不是简单地限制选举、控制人选,往往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党内民主也是如此。在进入深层次改革的今天,需要对民主进行系统设计、系统布局,不能再采取风险小的环节多搞一些、风险大的环节极力回避的做法。这只能导致民主变形,损害民主的形象。

其次,应该看到,民主是有逻辑的。民主各个环节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而是按照严格的逻辑相连接,不能随意颠倒和更改。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定位和作用,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混淆。这里面,选举民主是民主的起点。选举环节控制起来有相当的风险和难度,因而渐进式的改革往往是先不去动选举民主,而更喜欢在后面的各个环节上做文章。在一定的时段内,这是允许的。但是,这种情况不能长期维持。选举要解决的是权力来自何处,其功能是明确主人和掌权者之间的权力授受关系,是使掌权者切实向公权力的主人负责的决定性一环。后面的环节,则只是回答权力如何使用,如何使权力受到约束、防止滥用的问题。在这些环节进行改革,可以提高权力使用的质量,也可以在技术层面上使权力得到更多的规范,但权力来自何处的问题若久拖不决,这些环节的改革便会逐渐流于形式,失去作用。只有把掌权者的命运放到人民手里,才会使掌权者在使用权力时如履薄冰,时时自觉主动地用老百姓高兴不高兴、认同不认同作为准绳,来调节自己的施权行为。对此,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就作过精辟的概括: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就不敢懈怠。这些年来我们反腐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依然很难说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道理就在:虽然我们对掌权者的施权行为有了越来越严密的监控,但由于他们的命运仍然不是掌握在老百姓和普通党员手里,导致最大约束主体对他们的约束缺乏力度。这才是腐败现象绵延不绝的终极原因。下一阶段的改革,如果不在选举民主方面获得进展,在其他方面就很难再获得大的进展。

再次,应该看到,民主本质地内含着竞争。既然民主首先是多数人把权力授给少数人,那么,这少数人值不值得赋予权力、让他们掌权放心不放心,就成了公众优先考虑的问题。所以,竞争是权力资源稀缺情况下必然存在的现实。那些自认为具备掌权资格、能够担起执政责任的人就应该在公众面前比一比、赛一赛,接受公众的选择。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方面,我们党内储备着大量治国理政的优秀人才;但另一方面,许多干部任命往往都会受到来自社会的质疑。原因何在?就在民众的参与不够,那些要担掌权责任的“马”没有拉出来遛遛,或者说,赛马没有真正赛起来。我们已经把“竞争”列为干部任用的重要原则之一。但在实践中,这种竞争很大程度上被扭曲了,广大公众和普通党员实际上并未得到真正参与。有的明明应当是让党员和百姓都心中有数的竞争,我们却把它变成了暗箱操作,内部确定,选举和投票纯粹成了走形式;有的明明应当让老百姓和普通党员、至少是他们选出的代表行使选举权,我们却把它变成了官员内部的自我选择。实践表明,把老百姓和普通党员排除在外的官员内部的自我选择,不但达不到择优的目的,还往往因为参与者都是利益相关者,优者成了众矢之的,反倒极有可能成为“劣币驱逐良币”的择劣机制。我们不要西方那种多党制下的政党竞争,但我们应当倡导正常的党内竞争,应当为竞争制定规则,使竞争走到台面上来,压缩暗箱操作的空间,让更多的能者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地在政治赛马场上展示自己,让更多的党员和民众参与掌权者的选择,这会极大地提高共产党精英掌权用权的合法性。

还应该看到,民主是有适用范围的。不是什么事情都用投票来解决就算民主。民众把自己的权力委托给代理人,但并非所有手中有权的人都必须选举产生。民众只是把权力委托给一小部分人,然后由这些人去分解这些权力,交给执行者分头行使,以使权力的使用取得最大的效益。这些执行者分别由那些获得民主授权的人来确定,向他们负责。在这个范围内,任命制往往是强化这种责权关系的手段。在我们党内民主的探索中,似乎存在这样一种误识:不论领域、适用范围,也不管应该不应该、有无必要,只要让多数人参与进来,就是在发扬民主。这就造成了一种授权乱象:明明是承担着忠实执行上级指示职责的人,却要由和发指令者不相关的多数人推荐产生,于是讨好、至少不得罪这多数人成了最重要的行动标准,忠实执行反倒成了次要的事情;明明是主管应该负责的本职工作,却以民主的名义交大家讨论、决定,于是也就顺便把该承担的责任也一并转移给了大家,自己给自己加了保险。这就完全搞乱了责权关系。有的还用这种所谓“民主”来搪塞党内越来越强烈的民主诉求,那就完全是对党内民主的误导了。所以,必须对民主进行系统思考,进行顶层设计,不能再任“该民主时不民主、不该民主时乱民主”的现象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