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概念炒作还是技术创新?(2)

摘要:手表、眼镜、手环、跑鞋……人们身上看似普通的配件正在被智能传感芯片和数据传输技术重新武装,成为全球各大IT巨头和创业者追逐的新商机——可穿戴设备。

全球著名的运动用品公司耐克(Nike)是可穿戴设备的成功先驱。2006年,耐克公司为抢占青少年市场,与苹果公司合作推出“Nike+”项目。通过运动鞋上的“Nike+iPod”组件与音乐播放器通过网络连接,iPod会显示用户的运动时间、距离、步幅、热量消耗等信息,如果用户戴着耳机还可以直接“听到”这些实时数据。

 

(图片:NIKE智能腕带)

目前,Nike+社区有超过500万活跃注册用户,上传数十亿公里数和数百亿卡路里数的运动数据,大量数据里潜藏着无限商机。

通过收集使用数据,耐克公司发现在冬天,美国人比欧洲和非洲人都更喜欢跑步这项运动,但美国人平均每次跑步的长度和时间都比欧洲人短。这些发现有助于耐克在不同的市场区域做出不同季节的产品营销计划,在运动鞋设计方面也根据区域不同进行独立调整。

此外,由于能够记录用户的跑步路线,耐克公司绘制出了全球跑步爱好者最佳运动路线,并在Nike+社区推荐热门跑步地点和线路,为运动爱好者提供引导。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耐克可能在这些热门跑步路线的沿途投放广告,相关公司还可以在这些热门地区设置“补给站”,为跑步者提供存放衣物等服务,并借机售卖运动功能饮料等周边产品。

市场研究机构IMS的报告指出,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将首先占有一席之地。例如,当可穿戴设备与个人的医疗档案对接之后,它就成了使用者的随身护士,帮助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调整每天的运动和饮食结构,医生直接通过网络就能查看并按健康状况,对症下药。

目前,斯坦福医学院已将植入心电感应芯片的便携设备推荐给心脏手术后的患者自助检测,病人只需把两个手指同时放在触摸区,就能在手机应用里生成心电图。

创新不足制约市场推广

尽管看上去技术元素丰富,但可穿戴设备实际上仍面临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

业内人士指出,轻巧便携的可穿戴设备面临的第一个短板是电池。目前大多数设备只能进行被动式传感,数据传输过程耗电仍较大,用户不得不随身携带移动电源及时充电。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