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5日下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习近平同志重视干部学习历史的问题,早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讲话上,他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增加智慧”。时隔两年,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学习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必要性。
我们民族的传统智慧强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朝历代都重视修史工作,北宋的司马光还专门治史一部名曰《资治通鉴》;毛泽东同志也酷爱读史,并对《二十四史》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可见,有远见的政治家无不强调历史咨政育人的作用。历史的作用,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此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是促进事物的良性循环,此所谓克绍其裘、继往开来。
与我们传统智慧相悖的是,我们中有一些人要么数典忘祖,对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3件大事视而不见;要么干脆“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不见自己共享发展成果的“舆薪”,只见个人不满的“秋毫之末”,并以此来抹杀党的历史功勋,抹黑党的现实形象。对这些人,一定要好好上上党史课、国史课。
如果说有些人对党史、对国史选择性失明,那么,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主动学习党史、国史。要纵深地学习,学习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史,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大同社会”深厚的历史渊源。要有重点地学习,学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革命史,充分认识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要全面地学习,既学习历史经验,也学习历史教训,客观看待党和国家的历史挫折,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既学习本党、本国的历史,也了解其他党、其他国家的历史,通过全面客观的对比,进一步发现自身的优越性。
不仅如此,党员干部还要自觉当好党史、国史的“历史教员”。要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党和国家的历史成就,以共产党人的自信赢得外界的“他信”,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要敢于同否定党的历史的人和事作斗争,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始终维护党的历史清白和历史地位。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党员干部要响应习近平同志号召,自觉修好党史、国史必修课,在牢记历史、尊重历史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更加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