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两弹一星”元勋(3)

孙家栋:“两弹一星”元勋(3)

人生不需要选择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43年放卫星。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1957年11月17日,正在苏联留学的孙家栋在莫斯科大学的礼堂亲耳聆听了毛主席那番著名的话语:“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主席第一次讲,孙家栋第一次听,青年人的血液霎时沸腾,“那时候下了决心,国家需要你干什么事情,就去干。”

当初,因为等着吃学校里的一碗红烧肉,遇到报名参军的机会,孙家栋当天报名,当天入伍。之后到苏联留学,下定决心一辈子干航空,没想到回国后被选中造导弹,之后又转向放卫星,从此和航天结缘半个世纪。对孙家栋来说,热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  

中国航天最困难的时期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连报纸也为航天鸣不平,讲“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孙家栋还真的收到过一封沈阳一位老大妈叫她儿子给写来的信,信上说:“我是卖茶鸡蛋的,听说你们搞航天的这么困难,我愿意把这几年卖茶鸡蛋挣的钱支援你。”  

孙家栋看得直想掉眼泪。他给老大妈回了信,更重要的是,他再一次感到,任何一件事情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判别能力,基础就是对国家和事业的热爱。

上世纪80年代末,担任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的孙家栋从科技专家变成“商人”,和美国专家谈判,将中国航天引入世界舞台。

“我第一次带着代表团到美国去推销我们的火箭,大家从技术人员变成了商人,也不太懂商人这个行当。咱们国家生活条件也很困难,出差一天的生活补助一到两美金,住宿的旅馆,外国人看来条件是比较低的。”孙家栋回忆说,那时候胆子真大,火箭还只是张草图就敢去推销。

他找到几位爱国华侨,说中国火箭要走入国际市场,请他们帮忙介绍一些美国的客户。华侨们都很热情,但最后提出一个问题:“你们住在这样的旅馆里头,准备跟人家谈几千万美元的生意,谁能相信你们?人家不单不相信你是共和国的副部长,还以为你是骗子。”最后华侨们帮忙,代表团住进了比较高级的酒店。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美国休斯空间公司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休斯公司的董事长说,休斯公司已经发射同步轨道卫星67颗,中国火箭的这次发射精度是最高的。  

当时孙家栋坐在发射指挥大厅,当指挥员下达命令点火以后,大厅里面鸦雀无声,他甚至都能感觉到旁边几个人的心跳,这种极致的安静程度整整持续了24分钟。为什么会如此安静?后来一位老华侨的话或许给了孙家栋答案:“中国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 

在经历过旧中国的孙家栋心里,中国火箭的成功,也将“洋火时代”抛在了身后。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