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延安时期的群众工作(2)

党在延安时期的群众工作(2)

二、把群众利益始终放在首位并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延安时期,共产党人在工作中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时时处处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己任,把党的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到全部工作当中去。

首先,在开展工作前,把调查研究作为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和保护群众利益的根本方法。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党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延安时期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当时,为了战胜困难,坚持长期抗日,缓解军民供需矛盾,党中央经过调查研究发动了大生产运动。朱德亲赴南泥湾对当地土壤、水源等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多次向当地群众请教,最终向中央建议开垦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不仅实现了边区许多部队粮食、经费全部自给,边区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也减轻了许多,极大地密切了党群、干群以及军民关系。

其次,在确定工作目标时,处处照顾群众利益。延安时期,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产党人制定了“减租减息、交租交息和奖励富农发展生产”的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使广大农民在经济和政治上彻底翻了身,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抗日热情,使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参政,有力地支援了民族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地主等封建剥削阶级的部分利益,使他们不再坚决抵触共产党所领导的政权,促进了各根据地政治经济的稳固和发展。

第三,在执行工作决定时,心中始终装着群众。一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在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积极参加生产活动,他在杨家岭窑洞对面的山脚下,开辟荒地,亲手种植辣椒、南瓜等作物,极大地带动了党员干部的生产热情;周恩来积极带头纺线,被评为“纺线能手”;朱德不顾年事已高,常常像一名老农一样,亲自到地头田间捡粪积肥。正是有党的领导干部带头实践群众路线和党的根本宗旨,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共产党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将党心、军心、民心牢牢拧在了一起。二是关心群众从小事、实事做起。毛泽东在枣园乡居住的时候,有一年天旱,附近老百姓吃水困难,田地也缺乏有效的灌溉,为此,毛泽东提议中央机关、警备团和当地群众一起,在枣园修了一条长达6 公里的水渠,为附近150 公顷靠天吃饭的川地引来了水,使之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田,从此,附近的老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为感谢共产党、毛泽东为老百姓送来福祉,当地的人民群众由衷地把它称作“幸福渠”。

第四,在检验工作成效时,做到面对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1941 年发生的“雷公案”事件,就是因为在制定公粮上缴比例时,造成老百姓负担过重,群众不满而引起的。毛泽东从群众的骂声中深刻反思,采取了“精兵简政”的政策,发动机关、学校和军队自己动手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负担,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毛泽东为此教导全党:“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