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者对毛泽东与中国模式的探讨(2)

国外学者对毛泽东与中国模式的探讨(2)

2.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民族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毛泽东更加注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把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和方法的理论体系以某种方式变成中国式的东西,使其带有中国民族的特性,赋予它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海外学者在分析建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时,发现“民族形式”是其重要特点,是看到了问题的真谛。

多数海外学者认为,毛泽东是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具有民族形式的佼佼者。如澳大利亚学者王衮吾认为,“毛泽东对中国的语言的掌握和生动的运用,似乎有助于把读者们对激进变革的需求和紧迫感结合起来。绝大多数场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毛泽东的解说,便变得通俗易懂。这可能不利于掌握马克思和列宁的本意,但这也许比要求所有的中国人去读外国味的深奥难懂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更富有成效。我认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作的中国式表达以及对中国分析法的运用,比任何翻译过来的马克思或列宁的教科书,更能给中国人民提供进步思想”。[4](p163)确实如此,在毛泽东时代,毛泽东很多脍炙人口的言论为大多数人民所掌握,并成功地唤起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施拉姆在论及毛泽东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时指出:毛泽东不仅主张从中国过去的典籍中引章摘句,而且特别主张要吸取其精神实质。他引用了毛泽东在1959年3月的一段话来证明这一观点,即有些情况不需要任何民族风格,诸如火车、飞机和大炮。政治和艺术却应当具备民族形式。美国学者阿瑞夫·德里克也认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是全球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反映。“毛所进行的使社会主义本土化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使民族性利益或民族富强的考虑成为衡量社会主义相关性或社会主义主张有效性的标准,而是标志着社会主义的真正民族化,即要使有效性社会主义学说成为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声音。”“本土化的社会主义标志着社会主义被融入了中国的大地之中,标志着社会主义理想在一种表达了民族理想的语言之中的再现。”[5](p226)他认为在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这一点是异常鲜明的,它不仅表现在毛泽东正式号召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事实当中,而且更令人信服地表现在他的语言当中,毛泽东运用这语言把马克思主义提供给了中国的民众。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他善于从中国建设的实际出发,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喜欢用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深刻的政治理论。应该说,海外学者对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民族形式”的论述是抓住了根本,看到了问题的实质。

3.从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家的地位为国外政界和学者所公认。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上有没有建树却成为海外学者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海外学术界曾围绕着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展开过多次学术讨论。以施拉姆为代表的哈佛自由学派的学者认为毛泽东在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观点得到了海外多数学者的赞同。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