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铺张的晚会为谁而办

豪华铺张的晚会为谁而办

核心提示:豪华铺张的晚会是巨大的销金窟,是极少数人的狂欢、盛宴和名利场,是一种文艺形式在物欲的绑架下离大众渐行渐远的突出表现。遏制豪华铺张的晚会,首先要在思想上实现晚会回归大众本位,以大众的文化需求为晚会主题和创作起点,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样式为晚会的主导形式,以大众的广泛参与为晚会的时代精神。

前不久,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通知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举办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大腕”等等。

此“节俭令”甫一发出,各地各部门的响应可谓雷厉风行。比如,文化部提出严格审批节庆活动申请;中央电视台要节俭办2013中秋晚会;北京电视台取消了今年重阳节晚会录制计划;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海各类晚会举办的数量下降近50%。政令畅通当然是好事,不过,不少卫视干脆偃旗息鼓停办往年必办的晚会,这究竟是积极响应还是消极反应尚有待观察,因为“节俭令”的精神实质是节俭办晚会,而非一刀切地停办。

近些年来,文艺晚会包括节庆演出一片繁忙且一片“繁荣”,大多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奢华浪费、竞相攀比,若不加以遏制,其疯狂将不知伊于胡底。业内人士说,目前一台晚会动辄花费5000万元,有的甚至上亿元甚至达几个亿,称之为“天价晚会”并不为过。而为“天价晚会”埋单的,财政资金和国有企业资金不在少数。“节俭令”说,对晚会豪华铺张的现状,“群众意见很大”。群众当然意见很大。讲排场、比阔气的晚会与群众有什么相干呢?“够格”出席晚会的幸运群众不知是谁,荧屏上的诸多晚会又不过那几张面孔闪来闪去、几首歌唱来唱去。看了这晚会,自己似乎也没受到什么先进文化的熏陶;不看这晚会,自己的文化自信好像也没发生动摇。但假如不办这奢侈的晚会,则大笔的资金就可以用到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去,自己就可能廉价而便捷地获取更多更优质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

既然“群众意见很大”,可以肯定群众不需要豪华铺张的晚会。那么,豪华铺张的晚会是不是需要群众呢?也不需要,或者说只有在某些时候必须拿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来说事才需要。豪华铺张的晚会不是为群众而办,也不是为文艺而办,而是为少数人的名利而办。豪华铺张的晚会,撑起了地方政府虚胖的政绩工程。有些地方官员花公款毫不手软,办了几台晚会,请了几个明星,都可以为自己脸上贴金;尤有甚者,有的官员还以回扣的形式从晚会开支中分一杯羹,可谓“面子”“里子”双丰收,晚会费用焉得不节节攀升?有的电视台热衷于办晚会,今天到这里合办一个,明天到那里联办一个,“为谁辛苦为谁忙”呢?同样是无利不起早。业内人士说,办晚会的收入,早已成为不少电视台固定收入中很大的一部分。至于常常占晚会总投入一半甚至70%的所谓大舞美,在浪费惊人的同时,也养肥了一批导演和创作团队。晚会既多且滥,明星们仿佛成卖方市场,自然可以待价而沽,甚至漫天要价,数钱数到手发软。比如,有的庆典演出,光明星出场费就达近千万元。

豪华铺张的晚会是巨大的销金窟,是极少数人的狂欢、盛宴和名利场,是一种文艺形式在物欲的绑架下离大众渐行渐远的突出表现。遏制豪华铺张的晚会,首先要在思想上实现晚会回归大众本位,以大众的文化需求为晚会主题和创作起点,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样式为晚会的主导形式,以大众的广泛参与为晚会的时代精神。丢掉了大众本位,一切面向大众的文艺形式和文艺活动都必然走向异化。晚会能否回归大众本位,不仅取决于文艺工作者能否转变观念,更取决于各级官员能否在文艺活动中真正贯彻群众路线。可以说,晚会日益走向豪华铺张,正是一些官员在文艺领域脱离群众的必然结果;而晚会回归大众本位,则一定是群众路线在文艺领域得以恢复的一个风向标。

遏制豪华铺张的晚会,当务之急还是不打折扣地执行五部门的“节俭令”,对那些顶风违纪的现象不能轻轻放过;与此同时,要着手建立节俭办晚会乃至把节俭精神贯穿于文艺活动的长效机制。应当承认,我们对包括晚会在内的文艺管理还不够成熟,有些方面失之于空疏,有些方面又失之于苛细。从历史经验来看,仅仅靠身处一线的组织或个人的自查、自律是靠不住的,也不能指望一纸“节俭令”会具有持续有效的影响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节俭令”的出台不仅会对文艺晚会和文艺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也应当成为提升文艺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契机。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