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如何助力新型工业化(5)

研究型大学如何助力新型工业化(5)

——东北大学邀请专家学者研讨大学的使命与担当

二是要面向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实现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突破。当前,由于科技资源分散、封闭,一些重大高端产业技术得不到基础支撑,我国的核心共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成为创新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大学要大力发展一批新型学科,针对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发展需要进行攻关,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科技成果,在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三是要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转移与孵化。大学要把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推进与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密切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集人才培养培训、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高科技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科技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多年来,东北大学构建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工程化、科技成果产业化与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三大平台架构,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科技创新体系上中下游密切配合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道路。学校积极推进各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大力营造创新文化,鼓励科研人员产出原型技术和成果;设立东北大学研究院,面向工程和企业,利用创新平台的科技成果,进行技术集成、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利用科技产业集团等科技产业平台,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完成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这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是符合国家新型工业化道路需求的正确的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时期,大学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面临着一个新的模式——协同创新。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突破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重要举措。东北大学目前已经联合北京科技大学、科研院所和大型钢铁企业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沈阳市苏家屯区人民政府组建了金属材料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协同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未来,要进一步坚持协同创新、共促发展的方向,积极探索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实现技术、产业的紧密融合,在整体提升国家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 勇)

当代大学的责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拨快时间

大学,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自12世纪开始,欧洲许多地区陆续建立起多所大学。这一时期大学的责任,正如英国教育家纽曼所言,“大学就是传授所有知识的场所”。十九世纪初,为国家振兴,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德国大学践行了威廉·冯·洪堡的教育理念,即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去追求纯粹知识的思想。20世纪初,随着美国颁布《莫雷尔法案》,“威斯康星精神”应运而生,开创了大学服务社会的又一里程碑式的责任和内涵。透视大学发展的历史,大学的责任与社会的进步密切而不可割舍,在每一个关键的时刻,大学往往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我和东北大学的沟通与合作非常多,我认为,东北大学的道路,正是一条在危机和忧患中不断奋争和开辟的道路,是一条在挑战和赶超中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在决定国家民族发展走向的一个个关键节点,东北大学以深植血脉的报国信仰,一次次挺身而出,推动了历史的车轮。

1923年,东北大学诞生,第一个喊出了“不受外人侵略,兴办大学教育”。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