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如何助力新型工业化(6)

研究型大学如何助力新型工业化(6)

——东北大学邀请专家学者研讨大学的使命与担当

1932年,中国奥运参赛第一人、东北大学学生刘长春,用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没有灭亡,东北大学正举起救国的火炬!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东北大学学生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成为运动的主力和先锋。

1949年起,继中国第一次炼铝实验后,邱竹贤院士参与了新中国第一座铝厂的恢复和建设,编写了中国铝工业史上第一部铝电解教材。

1952年,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56年,中国第一台模拟计算机在东工诞生,开启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新征程。

1964年,东北工学院解决了钒钛铁矿冶炼中炉缸堆积这一世界难题。以靳树梁院士为首的一批杰出的炼铁专家,为共和国挑战一个个难题,谱写出一部部钢铁传奇。

1978年,张嗣瀛院士成功解决红箭—73反坦克导弹因控制指令交叉耦合而不能中靶的关键问题,并藉此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奖。

1980年,东北工学院陆钟武院士创立了中国第一套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世纪之交,他全力以赴地研究工业生态学,提出穿越“环境高山”构想,有效地指导了我国工业生态化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协调共进。

1987年,闻邦椿院士因其在惯性共振式概率筛研究上的杰出成就,获国际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奖,并被授予骑士勋章。面向全球的东北大学,给世界带来又一个惊喜。

1993年,复名后的东北大学建成中国第一个以大学命名,被世界大学科学园协会接受为会员的科学园。同年,东北大学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国产CT机。1997年,创立于东北大学的东软集团生产出中国第一台可以投入临床应用的全身CT机。截至目前,由东北大学孵化放飞的东软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

方肇伦院士是中国流动注射分析领域的领军人和微流控分析奠基人。1995年以来,方肇伦以其全球领先的研究工作,成为国际流动分析与联用技术研究的一面旗帜。

2005年,超级钢由王国栋院士领衔研制成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际上连创四个第一,中国向钢铁强国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011年,柴天佑院士领衔的中国首个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东大揭牌,东北大学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再次彰显。

2012年,中国首个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高端医疗影像装备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创新,已成为东大铭刻过去,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