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婺源县江湾镇到大潋村,有18公里的盘山公路。以前村民下山,即便抄近路走羊肠小道,也要4个小时;如今,坐车只需要半个小时。
大潋村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村里山林和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山高地僻路难行,村里362户村民生活贫困,有的老人一辈子没见过汽车。
落后的交通状况,持续到2006年底。有一个人,捐资200万元,带领村民用三年时间在危崖峭壁上凿开了一条“天路”,结束了这个村庄与世隔绝的状况。他就是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现代“愚公”的大潋村党支部书记黄欣泉。
今年56岁的黄欣泉世代居住在大潋深山,小时候因生活困苦还吃过树根草皮。他在20岁被乡亲们推举为生产队长时起,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山区百姓富起来?
大潋原有1.2万亩高山油茶林,高山的雨露云雾造就了独特茶油品质。为帮助乡亲脱贫致富,上世纪80年代初,黄欣泉带领乡亲对这片油茶林进行垦覆,并新辟了1万亩油茶林。然而,仅仅依靠油茶林带领村民致富还不够。他注意到大潋山下有成片的松树林,可取大量的松脂。他为此辞去村民小组长,来到浙江省开化县一家私人松脂厂打工学艺,并于两年后回到婺源,创办了两家松脂厂,吸纳近300村民就业。
上世纪90年代初,在百姓心中颇有威望的黄欣泉当选镇人大代表。上任后,他经常进村入户了解现状、倾听建议、解决困难。第二年,就解决了村里铺设高压电线的问题。
黄欣泉为村里做了很多好事,但始终有一个未竟的心愿:在高山上修一条公路。他扳着指头向记者细数:村里有2.2万亩油茶林,应该建个食用油加工厂;有8000亩荒废的有机茶林,有180多棵高达30米的苦丁茶树,应该有个茶叶加工厂。石耳山产石耳,有条全长62公里的潋溪,还有个高100多米的大瀑布。“这些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物产,都深藏深山待人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