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2013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出席,在讲话中谈了自己对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几点认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能使我们转变不良作风,保持先进性,可以“防范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袭”,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存在的缺点。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因此,作为促进党的组织健康发展和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法宝,这一优良传统我们是永远不能抛弃的。
然而,现实中却存在党内生活庸俗化、同志关系功利化等问题,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时候,有的不愿批评、不敢批评,当“和事老”;有的明哲保身,不当出头鸟;有的在重大是非面前不开口、回避绕圈、闪烁其词等等。这些个别现象使党内民主的“利器”很难发挥作用。笔者以为,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挥其作用,需要“三讲三心”。
讲勇气,有决心,避免批评挂嘴边,实际不着边。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懂得,在党内开展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无论对于党的整体还是党员个体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些人即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不敢触及实际内容,使批评变了味,流于形式,丧失了党内批评的应有功能。本着从大局出发,从党的利益出发,我们每个党员都要排除私心杂念,提高开展批评的勇气和质量,敢于进行严肃的批评,这样才不失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的本色。
讲党性,持公心,避免自我批评掩,互相批评浅。有些同志在批评自己时,往往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遮遮掩掩,避重就轻,不敢亮出心灵深处的东西;在批评别人时,更是顾虑重重,做“老好人”,让“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道走”的庸俗哲学大行其道。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党性,坚持一心为公、不徇私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能像牛群冯巩说相声一样把批评变成了逢迎,否则我们的优良传统不仅起不到作用,相反倒形成相互吹捧之风。
讲诚意,奉真心,避免评功摆好多,严肃“挑刺”少。党员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对同志负责的原则,客观公正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夸大其词,实实在在地进行自我剖析;保持同志之间坦诚相待,相互沟通,心平气和地进行思想交流,相互批评切忌居高临下,以势压人。这样就能及时打扫思想上的“灰尘”,保持肌体的纯洁,保持党的先进性,而且同志之间更加团结,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的事业不断兴旺发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