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6日上午8时44分,一名普通的军事教育工作者停止了心跳, 49岁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他叫刘小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教科办主任,一名为实现强军梦而忘我工作的战士。
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房峰辉上将作出批示,要求总参全体官兵向刘小明同志学习。7月,刘小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郑州举行,无论是来自总部机关的同志、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还是驻郑军事院校的官兵,都为他的事迹所感动、所震撼……如今,在他工作过的地方,人们都在怀念他,学习他。
最后时刻:“还有很多任务没有完成”
“混编学员营是学员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要抓紧完善教学与管理的配套措施。”这是4月13日刘小明写给教科办王世军参谋的一张字条。
“毕业阅兵计划要周密,把握好节点进度,协调好各项准备。”这是5月6日刘小明写给教科办陈波参谋的一张字条。
…………
这一张张字条是刘小明留在人间的最后笔迹。一段视频资料显示,已戴上呼吸机不能说话的刘小明费力地在纸板上写字,给战友做最后的叮嘱。因为病痛,颗颗汗珠从他脸上滑落,一向苍劲有力的字显得歪歪扭扭。
翻看刘小明住院两个多月的手稿,足足有50多页,随着病情的加重他写字越发困难,但是他“说”的永远都是工作,家庭和个人的事情却只字未提。
“其实,小明的病是有征兆的,可他一直忍着不去医院……”说起刘小明,他的妻子单小燕至今还在懊悔:前年,刘小明持续发烧一个月,体重直降了十多公斤。去年7月,他再次发烧,考虑到大学正面临调整改革,只是拿了一些感冒药吃,每天还是早出晚归。
今年3月中旬,摆在刘小明面前有两项重大任务:毕业学员联合考核和学员连队化管理改革。他就像上紧发条的钟表一样,白天往返奔波于射击场、障碍场、战术场、队列场之间;晚上,带领机关参谋和课题组成员挑灯夜战。
一天晚上回到家,刘小明痛得实在难以支撑,对单小燕说,“今天感觉前胸和后背都疼,你帮我揉揉。”妻子劝他赶紧去医院检查,他说,“没事没事,就是背部肌肉痉挛,你给我贴几贴膏药吧,等忙完这段再说。”
打那以后,刘小明常常疼得一夜难以入睡,汗水打湿了被褥,枕头一面湿透了就换另一面。
“你再不去医院,我们娘儿俩就去找你们领导!”单小燕拉着儿子一起给他“发难”。见妻儿真的生气了,4月11日,刘小明才和他们一起到医院检查。
“你是不是出过车祸?受过伤?这么长时间你就忍着,不知道骨折了?” CT片子显示, 刘小明胸椎腰椎和肋骨多处病理性压缩骨折,医生大为惊讶。
4月15日,刘小明被紧急转送至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为“三期”多发性骨髓瘤晚期。
人们无法想象,3年里,刘小明是怎样忍着病痛摔打在工作岗位上。
由于肺部严重感染,他要做切喉手术用呼吸机供氧。手术前,刘小明第一次流着泪对大家说:“我还不能离开部队,还有很多任务没有完成!”
从此,“写”成了刘小明“谈”工作的唯一方式。病重的刘小明,经常陷入昏迷,每当意识清醒之时,都艰难地用笔把对工作的思考写下来。
5月5日,护士小付刚给刘小明做完例行检查,发现他艰难地用手招呼了一下,立即会意地拿来了纸板。只见刘小明在纸板上费劲地写下两个字:党费。这个经常在故事中听到、在电影里看到的情景,竟然真实地发生在眼前,在场的人无不唏嘘流泪。刘小明在弥留之际,不忘交上284元党费,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