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明:一名普通的军事教育工作者(3)

刘小明:一名普通的军事教育工作者(3)

磨砺人才:宁可当“恶人”,决不当“罪人”

培养大批强军兴军人才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需要真抓实干练就硬功夫。为此,刘小明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6年,刘小明担任军教系主任之时,毕业学员正频频遭遇“滑铁卢”。一位部队领导毫不客气地说:“你们培养的学员,论体能不如战士,论技能不如士官,当技术员还行,当指挥员差点!”

恰在这一年,总部要求在新学员中组织野外综合演练。刘小明觉得,这正是帮助新学员夯实基础、迈好军旅第一步的大好机会。

没有现场经验,刘小明先后到5所院校调研取经,专程到部队听取意见建议。没有现成的演练场,没有可供借鉴的演练方案,他就踏遍驻地周边的山山水水,边勘查边修改边完善,踩点多条线路,走了上千公里。

几易其稿后,演练方案终于出台。有人质疑:有必要把演练地选择在远离营区的深山老林吗?万一出点什么事,可怎么交待?有人调侃:让新学员参加综合演练,在校园周边走几趟就算了,何必较这个真儿?

“强化训练是学员踏进军旅的第一课,必须从一开始就给他们树立实战的标准,让学员打牢基础。在这方面我们宁可当‘恶人’,决不当‘罪人’!”刘小明还就较起了这个真儿。

最终,一场代号为“铸剑”的综合演练在远离营区的某训练基地展开,14昼夜间学员摸爬滚打、翻山涉水,数百公里星夜兼程,演练30余个军政科目,学员的军事素质在崇山峻岭间不断强化。

2010年5月,刘小明提出学员野外驻训采用实装。不少人为他捏把汗:“万一丢了枪、跑了弹,你的前途可就完了!”刘小明没有犹豫:“我的前途完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学员将来不会带兵打仗!在校训练可以用‘模拟枪’,战场上你还‘模拟’得了吗?”在他的坚持下,从此训练全面实装实弹。

近年来,在总部组织的毕业联考中,军教系次次通过率都在99%以上,蝉联参考院校第一;在全军院校教学评价中,取得了军事体能和技能“双A”的优异成绩。

2012年9月,一项崭新而重大的课题摆在了刘小明面前,他们要在全军率先实施“学员营”管理模式。深入部队调研、广泛查阅外军资料、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学员骨干培训……刘小明又成了一名百米冲刺的选手。

今年7月4日,全军学员连队化管理模式改革现场会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召开,正式向全军院校推广他们的做法。然而,改革实施的“先锋官”刘小明却在这收获的季节带着遗憾离去了……

真情大爱:关心他人,唯独不关心自己

见过刘小明的人都知道,他爱笑,无论遇上什么,总是微笑面对,微笑已成为他的一个“品牌”。

对此,解放军153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感触尤为深刻。住院期间,刘小明身上好几处插着管子,尽管病情恶化、疼痛难忍,可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他还招呼医生、护士坐到床边,给她们画起了素描,在字条上写上“你们辛苦了”、“让你们受累了”等慰问感谢的话,还提醒她们天气干燥,要多喝水。

毕业学员庄子蔚至今还记得新训时刘小明主任给他们挑脚泡的情形:“50公里的大强度行军走下来,一脚水泡,一身臭汗,脚更是臭得不行,可他却不介意,笑眯眯地帮我们挑脚泡。那场景,那笑容,我一辈子也忘不掉。”

单小燕回忆,刘小明对自己很“抠门”,一块百元手表,一戴就是11年,听说同事的孩子身患淋巴癌,他把攒起来买家具的3000元钱拿给他们治病;汶川大地震,他刚捐完3000元“特殊党费”,又向灾区汇去了3000元。

同事周林柱介绍,刘小明2001年就被评为副教授,12年过去了还是副教授。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他长期在教学一线,牵头完成这么多项目,资历比有些教授还老,评教授不是理所当然吗?“给年轻人成长的舞台就是给事业发展的未来。”刘小明曾经这样微笑作答。

一名教员在怀念刘小明的文章中追忆:以前想不明白你为什么让人佩服,现在明白了,你没有人脉圈子,可大家都围在你身边,你的“圈子”最大;你没有嫡系,可人人敬重,大家都是你的嫡系。你关心他人,却唯独不关心自己。

刘小明走了,平凡的生命演绎出华美的乐章。正如他自己所说,人的一生就像一根蜡烛,宁可燃烧得快点,也要照得更明亮些。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