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高校应发扬“石磨精神”(2)

老区高校应发扬“石磨精神”(2)

核心提示:老区高校必须立足老区及周边地区,充分挖掘本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主动服务地方,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之路。而挖掘本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挖掘老区本身因“革命”而形成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比如“石磨精神”。

第二,艰苦奋斗。当年老区的革命者和老乡们都是靠石磨来磨豆腐、磨玉米,来供给自己的生活,克服了众多的困难,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自始至终一直在这里坚持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众多生于民族危亡之时、存于革命老区的地方高校与时俱进的精神底色,是各个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激励一代代老区教育人士积极投身地区教育事业,产生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在新的时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本色,意味着保持一种生活准则,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利益观念,一种精神状态,乃至追求一种高尚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

第三,克难攻坚。无论多么坚硬的东西,石磨都能把它磨碎,磨成粉。比如黄豆,把它磨成豆腐;玉米,把它磨成玉米糊。几十年来,老区教育事业走过一段又一段艰难困苦的日子,克服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困难,任何困难都被转化为动力,这是我们老区教育人最不屈不挠精神品质的象征。

克难攻坚是受老区精神滋养的地方高校多年形成的集体力量。老区的近代教育事业一般诞生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造就了老区教育人不畏艰难、挺拔前行的品质,孕育了克难攻坚的办学精神。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支撑了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才有了学校今天的发展壮大以及未来的发展。

第四,磨砺成才。石磨通过千转万碾,最终还是为了生产出更适合人们食用的食品。抗战时期,老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革命人士;解放后,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时期,老区还要培养一大批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通过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和学生,最后的落脚点是成才。

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人才,这是老区高校办学的主要目的,也是更切合现实的目标。这就要求学校的定位和战略规划上,要紧跟地方的定位和长远规划,学校的招生办学、毕业就业、志愿服务要立足老区及其周边地区,学校的学科调整、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主要依据地方的产业发展、资源开发、社区民生、文化传承乃至政府决策与咨询。

(作者:百色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