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祚:谈谈“底线思维”(2)

张国祚:谈谈“底线思维”(2)

作为一种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要求在谋篇布局、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把底线放到总体战略的全局中去思考。必须了解战略全局的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包括哪些主要环节?各主要环节有哪些系统要素在发挥作用?各子系统、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的运作方式和因果逻辑链条是什么?系统的外环境又有哪些因素、哪些因素以什么方式影响系统的运行?只有搞清楚上述所有问题,才能避免片面性,更好地发挥底线思维的科学预见作用,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未雨绸缪、处变不惊、系统运筹、谋成大事。

人们常说:“要想当好官,首先必须做好人。”这话是有道理的。“官”应当是“人”中的佼佼者,如果连人都做不好,何以为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组织、生产方式、利益格局的多样化,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混乱,一些党员干部忘记了党的宗旨,作风飘浮,软弱涣散,不敢坚持原则和真理,甚至少廉寡耻、腐败堕落。这种状况,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如果不认真克服、彻底扭转,我们党就很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戴。为此,有必要确定一下“官德底线”。

首先是不能跨越“为民”底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领导干部跨越了“为民”底线,忘记了“人民公仆”的使命,只知以权谋私、中饱私囊,那就背离了党的宗旨,就难免被人民所抛弃。其次是不能跨越“清廉”底线。党的形象是党的生命。清正廉洁的光辉形象,曾经是我们党有别于国民党、树立崇高威望、赢得广泛民心、夺取各种胜利的重要原因。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历史经验,坚守“清廉”底线。再次是不能跨越“务实”底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近些年来,在个别地方和个别领导干部身上盛行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图虚名,不干实事;摆花架子,欺上瞒下,严重脱离群众,已经为我们党拉响越过“务实”底线的警报。最后是不能跨越“公正”底线。公平正义和公道正派,历来为老百姓所推崇。领导干部坚持公正,可以使他不怒而威,令人敬服。反之,就会善恶不分,导致歪风盛行。

做领导干部还要有中国公民的底线。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热爱祖国的光荣传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早已是妇孺皆知的名言警句;崇尚赤诚爱国的民族英雄和憎恶卖主求荣的汉奸卖国贼,早已融入世世代代老百姓的血液中;尽管历史风云多沧桑,国界疆域多变动,但屈原、苏武、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一直是人们心目中尊崇的先贤和英雄,更不必说近代以来反对西方列强侵略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共性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当代中国,不管是哪个民族、居住在哪个地区,只要是中华儿女,都应当把热爱中国作为做人的重要底线。

当然,“爱国”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具体、实在的。一个真正热爱中国的人,他应该以实际行动关心和支持祖国的发展,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奉献一行,坚守住“敬业”的价值观底线;他应该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的形象和尊严,为人处事,置业经商,对外交流,诚实诚恳,重信守信,始终坚守住“诚信”的价值观底线;他应该以实际行动促进祖国的和谐与和睦,在对待同志、同事、同胞、兄弟民族时,讲友好、重情义,与人为善,始终坚守住“友善”的价值观底线。总之,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树立并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才能真正守住当代中国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底线,才能无愧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也才能做好群众的“带头人”。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