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多种渠道的畅通民意表达方式,是有效疏导与缓解社会焦虑的重要途径。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民意表达机制,使人民群众的诉求、意见和建议能够充分表达出来。主要是通过以制度体系化的渠道来减弱社会焦虑的强度或者是让紧张的情绪释放出来,疏导与缓解社会焦虑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当前,我国畅通民意表达方式机制建设滞后于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因此应改变传统的封闭的单向的畅通民意表达方式,而代之以现代的公众广泛参与的多维度的利益表达机制,尤其是要积极开拓弱势群体在利益表达上的合法渠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的意见、要求和呼声,是对政府工作最好的批评和监督,利益表达渠道不畅或沟通失灵必然导致民意堵塞,影响社会稳定。为此,首先要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其次,要有科学规范的机制保障,形成群众利益的制度化表达渠道,形成解决利益冲突的制度化机制。再次,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以及其他反映、采纳社情民意的制度,如完善各种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信访制度、投诉举报制度、社会风险早期预警系统等。
建立规范有效的、多层次的心理疏导机制,是有效疏导与缓解社会焦虑的重要手段。当前普遍性的社会焦虑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这些社会焦虑反应了广大民众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发展失衡、发展不均的一种综合心理状态。因此,要本着疏导与缓解社会心理冲突、消除社会心理障碍、促进公众心态日趋成熟化和理性化的原则,建立规范有效的、多层次的心理疏导机制,使社会逐步步入和谐发展的轨道。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个体对心理压力进行适当的宣泄与释放,有利于个体身心的健康。对一个社会来说也是如此,也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或渠道来释放出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安全的消极社会心理。建立规范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能够帮助人们宣泄和释放消极情绪,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及冲突,社会各阶层也比较容易产生诸如不满、愤怒、焦虑等消极心理情绪,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及时释放,则很容易积累成有损于社会秩序的巨大能量。建立规范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有利于把积累性的爆发转化为和平的、无危害的宣泄与释放,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