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自律底线

筑牢自律底线

核心提示:自律必须“戒贪、戒骄、戒腐”。 只有戒除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做到廉洁自律。当然,要戒除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很多,但是从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的教训中,我认为重点是做到“戒贪、戒骄、戒腐”。

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紧密结合起来,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教育、医疗、住房、环境、出行、食品药品安全等实际问题,以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前不久,中纪委又一次通报了 8 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据不完全统计,此前,已有 2290 人次因违反八项规定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由此可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抓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信心和力度。这些案例也提醒我们,一定要以前所未有的认识和力度来抓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时刻筑牢自律底线,才能保证领导干部的廉洁务实,以党风政风行风的不断好转真正凝聚民心。

自律必须“明理、明德、明智”。 自律是每个人在内心建立反腐败的第一道防线,越过这条线就有可能出问题。要做到自律就必须做到明理、明德、明智。明理,自律通俗的讲就是自己管住自己,特别是在没有其他人监督的情况下,决不做不能做的事情,这叫慎独,是儒家思想中品德修行的最高境界。明德,就是要明白自律主要靠一个人内在的品德。一讲到德,人们会想到“道德”和“品德”,我认为这两个词是有区别的。道德水平高不等于品德好,只有长期坚持做到了才是品德好。所以,明德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既知道怎么做,又长期坚持。明智,就是要有足够的智慧来抵挡各种诱惑。

自律必须“怕党、怕民、怕法”。 人要心存敬畏,这个世界才是和谐的世界。中国有句古话:“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官有所畏,到底要怕些什么?我认为必须“怕党、怕民、怕法”。怕党,就是怕党的纪律。邓小平同志 1957 年曾告诫全党:“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要好一些。”这里有一组数据,去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为查办案件重点,加大查处力度,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 4698 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 961 人。从这里不难看出,党纪是严肃的,处理的人数众多;党纪是可怕的,再大的官,违纪了同样被查处。如果从这些受到党纪查处的人和事中,看到了党纪的可怕之处,严格按党纪要求约束自己,就能做到自律。怕民,就是要怕老百姓的反对。现在已经发展到自媒体时代,党员干部在公众场合的行为随时接受民众的监督。南京市江宁区房管局长周久耕的“天价烟”事件和被网友戏称“表哥”的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就是最好的明证。只有真正敬畏百姓的官员,才会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怕法,就是要怕法律的制裁。如何怕法?就是要怕在前面,坚决管住自己。但还是有很多领导干部事前不怕法,事后才怕法。

自律必须“戒贪、戒骄、戒腐”。 只有戒除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做到廉洁自律。当然,要戒除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很多,但是从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的教训中,我认为重点是做到“戒贪、戒骄、戒腐”。戒贪。把贪污腐败连在一起,把搞腐败的人说成是贪官,说明很多腐败是从贪字开始的。只有常思贪欲之害,才能常怀律己之心。要做到廉洁自律,首先是戒贪。一个“贪”字,能让人增加无限的需求,使欲望膨胀,成了人生巨大的负担,不戒贪,出事只是迟早的事。戒骄。戒骄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骄傲的人会丧失警惕,最容易被人攻破。所以,要做到廉洁自律,必须戒骄。很多身居高位而犯错误的领导干部,在当上领导之前,谦虚低调,谨小慎微,勤奋工作,一旦有了功劳、功成名就之后就骄横起来,谁的话都听不见,丧失警惕,犯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总结教训,他们是被“骄”字所害。戒腐。“腐败”二字,由腐化堕落开始,以变质失败告终。每个领导干部要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到廉洁自律,必须戒除腐化堕落。生活上的腐化堕落都是从小事开始,是循序渐进的。这就告诫每一个干部,戒腐要从小事做起。

(罗少挟:中共武陵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