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层次性

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层次性

——九论学习习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核心提示:毫无疑问,现实社会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多种多样,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作为导向的价值观只能是“一元”的,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使之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以巩固和壮大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决不被人牵着鼻子走,决不能使主流意识形态被边缘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本质。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搞好宣传教育,特别注重层次性要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层次性具体表现为三个密切联系之方面:

1 

外向层次上,注重价值观教育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密切联系。价值观是一种高层次的观念,同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联。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观是对周围世界有无作用和意义即价值的具体看法。显然,世界观包括着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们工作与生活都有一定的决定意义和影响作用;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反过来影响着世界观的确立与贯彻。同时,人生观同价值观也紧紧相连,人生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观也引导着人生走向。可见,三者紧密相连、不能分离,在价值观教育中不能脱离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而“单打独斗”。这些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教育,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人甚至包括一些公职人员,热衷于托关系、找门路,求神拜鬼,蔑视民众,说到底,就在于理想信念缺失,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没有树立。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他强调:“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开展。”显然,如果一个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上出了问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唯物史观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理想信念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失去了根基。我们党历代领导人反复要求同时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原因盖在于此。

内在层次上,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身科学内涵三者的结合。就内容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有层次性的有机整体。先从国家整体层面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价值追求中达到经济上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越来越文明,社会与生态上越来越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从社会集体层面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的价值追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与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观念、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都大为增强,这一概括正适应了广大民众这种新期待、新要求。最后从公民个人层面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位一体,集中体现了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与道德准则。加强对全体公民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尤其在纷繁复杂的内外环境和各种思想文化激荡加剧的条件下更是如此。三个基本层次有机联系、内在结合,表征着国家目标、社会导向与个人行为准则的完美联结,成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当代化的最新成果。教育中,一定要突出“中国特色”,包括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注重从近代以来我国发展跌宕起伏、人民斗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角度进行,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认同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