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市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振华
他今年57岁,退居二线原本已进入“倒计时”。但他没有一点“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上沈阳、跑北京、下福建,找项目、拉企业、谈合作,依旧为园区发展操心。
天道酬勤,组织更是慧眼识人。今年7月,由于事迹突出,省委决定提拔他为副厅级干部。
他,就是沧州市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振华。
虽然采访颇费周折,但与吕振华一见面,那黑瘦的身材、憨厚的笑容就让人感觉很有亲和力;一开口,那平实的话语,更透着“老骥伏枥”的雄心,“得到组织认可固然高兴,但更高兴的是可以在任上再干三年,好好为园区和百姓做点事。”
让百姓普遍生活在幸福的层面上
——我们听到的掌声不应是在会堂上,而应是发自老百姓的内心
在中捷,随便询问几名居民,就能感知吕振华的口碑。
胡庄子村村民田松山:“中捷有吕书记这样的领导,是老百姓的福分。我们这些世代务农的人也能过上退休生活,日子越过越好了。”
唐洼村村民刘永华:“吕书记不像一个官,经常到各个村转,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只要能解决的,很快就给解决了,一时解决不了的也给我们耐心解释。”
吕振华说,他在这片盐碱滩土生土长,知道百姓生活的不易。所以,自打2000年任中捷友谊农场(中捷产业园区前身)党委书记那天起,他就时时提醒自己,作为当家人,一定要把百姓幸福当作自己的追求。
为此,早在中捷刚刚开始由农场向园区改制的第二年,吕振华就力主将二分之一的财政资金拿出来,用于补贴民生。
发展,就是为了群众。近年来,在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的同时,吕振华总会向入区企业老板提出善待员工的要求。每次去企业调研,吕振华都会询问员工的工资高不高,伙食搞得好不好。
园区城管局局长耿中轩曾见过吕振华的一次“发火”。那是2011年春节前夕,还在管委会办公室工作的他陪同吕振华给基层群众送年货。在一户农家,送完年货的吕振华本想跟女主人握手,却发现她的袖管空空荡荡,便关切地询问详情。原来,这名妇女在工厂工作时不小心被机器切断了右手臂,左手臂也严重受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工厂老板本答应给4万元赔偿金,却一直未兑现。
吕振华怒了,当场打电话给那个工厂的老板,质问道:“员工工作中受了伤,你们怎能不管不顾?”最后又严厉地告诫:“如果受伤的员工还没有得到赔偿金,那你们也别想长远在中捷干下去了,我们不欢迎这么没良心、没道德的企业!”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我一想起来,仍历历在目。”耿中轩感慨地说。
其实,这样真心关心群众的事例还有很多。可贵的是,吕振华不但关注个案,而且注重从中反思工作的疏漏,努力寻找治本之策。
今天,园区的重大疾病患者除享受医保外,还有基金救助兜底,无论在哪儿看病,都可享受80%以上的医疗报销;在校学生可享受15年免费教育,全日制大学生可得到3000元至5000元的资助;遇到困难的家庭,能够得到高达5万元的救助……而这一切,都源自吕振华的一次走访。
那是2006年春节前,吕振华到基层走访。走进一户农家,眼前的情景让他震惊: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瘫在炕上,目光无助。原来,女孩患的是肌无力,但因为家里穷,连一盒4块钱的药都吃不起,更别提上医院看病了。
这深深刺痛了吕振华:原以为中捷的经济不断改善,不会再有困难家庭,哪想到困难家庭就在眼皮子底下,这不是官僚主义是什么?
回去后,他立即安排机关干部组成三个调查组,到社区、农村访贫问苦,排查致贫原因,思考解决方案。那段日子,面对着调查组报送的成堆报告和资料,他自己也在苦苦思索。
不久,一个以“重大疾病”、“重大灾难”、“爱心助学”为主体的救助管理办法迅速出台。他们用企业管理费及社会捐款,成立了“善达基金”,对学、病、灾、智障等情况进行补贴,以避免园区再产生因病、因灾、因学致贫家庭。
如今,在养老、教育、医疗、生活、住房“五个全覆盖”的民生体系下,园区百姓享还享受到了“让所有搬迁户都能搬得起、住得起、住得好”的住房福利;99%的达龄人员享受省级养老保险退休。
“说句实话,我们也需要掌声和喝彩,但那掌声不应是在会堂上,而应是发自老百姓的内心!”吕振华说,这些年,如果说中捷干出了一点成绩,最问心无愧的就是园区百姓的民生有了较大改善。而在吕振华心里,还有一个更鼓舞人心的梦想:未来5年,园区家庭户均年收入增加到5万至7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5万至2万元,实现收入倍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