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坚持群众路线长效机制

构建坚持群众路线长效机制

核心提示:加强群众权益保护制度化建设,构建长效的党群联系机制。依法构建长效的党群联系机制,是保持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重要保证。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构建坚持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把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才能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笔者认为,构建坚持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必须立足于充分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必须立足于深度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必须立足于以法治为中心的制度化建设的基础上。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坚持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价值论基础和制度性基础,也才能够真正把群众路线执行好、落实好。

必须立足于充分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精神实质的基础上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群众路线概括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表述是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党的群众路线内涵的规范表述。此后,围绕这一经典表述,党在不同时期对群众路线理论又分别作了一定程度上的具体发挥。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要求全党:“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2010年又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201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2013年在全党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则直接从日常工作操作层面上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体现出“务实重干”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党的群众路线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构建坚持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既要体现认识论的意义和要求,又要体现方法论的意义和要求,使这一长效机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

必须立足于深度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

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所面对的“中心任务”和“实际生活问题”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前,我们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严峻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因此,构建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必须立足于深度回应当代中国现实问题、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之上。可以说,这次在全党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中央打出的一套“回归群众立场”、“解决实际问题”和“反腐倡廉斗争”三位一体的“组合拳”。而将坚持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建立在这三个现实问题之上,既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应有之义,也是这些现实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对构建坚持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客观要求。只有立足于深度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长效机制才不会因脱离现实而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不会失去自身运行的动力和意义。党中央以具体化的实践内容出台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这两个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其效果十分明显。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