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正在深入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充满期待。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既然以群众路线为主题,那么就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什么是群众路线、怎样执行好群众路线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
群众问题是一个永恒话题
当权者如何看待和对待老百姓,是古今中外任何政权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以下三个方面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群众问题。
一是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群众路线”这个词是我们党创造的。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视人民群众为历史的创造者,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始终把党群、干群关系比成鱼水关系。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根本原因是发扬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二是民本思想在中国是一个古老话题。封建统治者应该如何看待和对待老百姓,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和开明皇帝早有清醒认识。《尚书·五子之歌》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论语·泰伯》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子·尽心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比较彻底的,也是全面的。
三是西方的民主人权思想同样由来已久。“民主”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意思是指“大多数人的统治”,最早是古希腊的雅典实行过“城邦民主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民主人权思想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件:一是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思想;二是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提出“天赋人权”主张。以此为思想基础,建立起来的议会普选、多党竞争、分权制衡等为特征的西方民主制度,至今标榜“普世价值”为西方人所自豪和推广。
以上三个方面说明,群众问题是古今中外政权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阶级社会永恒的话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