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祖国西南边陲。中缅交界地。
立冬,海拔4千米的高黎贡山垭口白雪皑皑,大雪封山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天麻麻亮,高德荣的“铁骑”突突突喘着“粗气”从独龙江峡谷谷底攀爬上来。垭口寒风呼号,似乎在祭奠厚厚落叶下的累累白骨——上世纪为独龙江人民运输物资的“国家马帮”中,无数骏马倒毙、长眠于此。
挺进!挺进!今天,高德荣要到独龙江隧道掘进现场“督战”。
38年来,垭口“鬼门关”,高德荣闯了无数回,颠废了三辆越野车,吓跑了八九个司机哥。38年来,从扫盲干事到独龙江乡长,从贡山县县长到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无论职务如何升迁,高德荣全心全意为独龙江、怒江人民谋福利图发展。38年来,他就像一枚钉子,钉在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钉在最需要他的父老乡亲中间,始终不负党恩,始终为民办事,始终不改本色。
不当县长好多年,老百姓仍亲切称他“老县长”。
一条路
高黎贡山茫茫林海中,奔腾着碧玉般的独龙江。江畔繁衍生息着一个新中国成立后由原始社会“直过”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直到1952年,这个被外族称作“俅扒”的民族才有了自己的名字——独龙族。
1954年出生于独龙江乡的高德荣几年前主动从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下来,带着老伴一头扎进全州发展最困难的独龙江乡。他现在的头衔是“州委独龙江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
顶着星辰出门,翻山越岭赶路,突然一个急刹车。原来,一块半人高的落石挡在路中央。“我来搬!”大家还没反应过来,老县长已跳下车冲到石头边。
独龙江乡森林覆盖率98%,一年有300天下雨。雨多,泥石流就多,断枝落石随处可见。老高车上常备砍刀和铲子。如果好几辆车,他的车一定是“开路先锋”。
一边贴着直冲云霄的高黎贡山,一边万丈深渊近在咫尺。这个1米6高的老县长,弯下腰,脸几乎贴着石面,拼上全身力气把石头推到路边。
“山路太险,好多司机踩油门腿发抖不敢开,车上常备两个轮胎。”跟随老高10多年的藏族司机肖建生说。
“独龙江隧道全长6.68公里。就差最后一公里了,胜利在望!本来一天能掘进五六米,现在下雨下雪减少到两三米。”高德荣沿着隧道细细检查一番说:“我们正在与风雪赛跑。隧道一通,将结束独龙江乡每年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每年12月到次年5月初的大雪封山,让独龙江与世隔绝。
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江人民处于父系氏族阶段,有的人尚在树上搭一种叫做“新阿当”的树屋栖身。出山,只能走没有路的“独龙天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