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东方村60岁以上的老人喜滋滋的:节日期间,村干部挨家挨户送上问候,还送来油和食品等,“村干部总是把我们老人放在心上”。
东方村共有590多名60岁以上老人,仅此一项就要花费8.8万元;加上其他节日福利,一年内用在老人身上的资金就达23.6万元……身为村里的当家人,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张连忠每每听到村民们的赞许,总是摆摆手,笑着说:“花这些钱不是我能定的,而是经过了‘四议两公开一表决’、由村民拍板定下的。”
都说村官既是最小的“官”,也是最大的“官”。在张连忠看来,他这个村官“手里没啥权”:“村里大小事情,都让村民知道、由村民做主、交村民监督,村干部干起事来才更上心、更放心。”
让村级经济走出困境
56岁的张连忠是土生土长的东方村人。村里人除了刚出生的小囡,他都叫得出名字来。“父老乡亲选我做当家人,是对我的信任。我唯一的‘权利’就是要为村民谋福利。”
1997年10月,他从镇办企业调回村里时,东方村正陷入“经济危机”:账上只有3万元可用资金,到年底各类应付款却有5万元,历年负债更是高达580多万元。更“棘手”的是:前几年,村里借款和一家企业合办服饰辅料厂。双方约定,企业每年定额回报村里51.6万元。然而,合作3年里,企业以种种理由不支付定额回报。眼看合作即将到期,“拖欠的回报款如何追回?双方合作是否继续?”
经过深入了解,张连忠发现,服饰辅料厂其实是有效益的,市场前景也不错。于是,他提出解决方案:“补交3年回报款,再续签合同;否则,村里以现金方式收回股份。”
决策被提交到了村“两委”班子会议。“收回股份后作为村办企业经营,没有效益怎么办?”“村里已经欠了一屁股债,哪有钱去收回股份?”面对压力,张连忠胸有成竹:企业退股要扣除拖欠的回报款和机器设备折旧费,实际算下来村里只要再出35万元。“企业和市场的情况,我也已经考察过,只要经营得好,盈利应该没问题。”最终,村里成功收回这家企业,当年企业就给村里上交了21.6万元利润。
回到村里那年,张连忠抓住金山撤县建区的机遇,果断将村里一家工程队“升级”为工程公司,承接各类工程项目;这些年来,他又马不停蹄招商引资、发展村级经济……东方村渐渐走出了困境,至去年底,村里不仅还清了所有欠债,年可支配收入已达541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7万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