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小提琴融合了科技与浪漫之美,这个点子,正是张国良想出来的。“去年,张总从国外买回一台音响,体积不大,音效却出奇地好,而要达到这种效果,一般小体积不可能做到。张总就拆了音响自己研究,结果发现音响的核心部件是用碳纤维做的,当即拍板,要把碳纤维做到乐器上去。”碳纤维小提琴项目负责人周恒香透露。“在他眼里,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张总的脑袋是全天候运转,一刻不停地在思考,他还曾经想过把碳纤维加到轮胎里。张总的点子多,有的好,有的坏,但关键是他敢想敢尝试!”周恒香笑言。
从奇思妙想到新产品不断出炉,是张国良结合自己企业特点的一种坚持。张国良的碳纤维启蒙老师、东华大学教授潘鼎,回忆起几年前给鹰游纺机研发团队上课的情景:“连续5天时间,我住在张国良家里,讲碳纤维的性能特点、研发现状……说老实话,我当时哪里相信这群40多岁才接触碳纤维的人能成功?以前涉足碳纤维的企业找专家后,不成功就换人,思路一会儿一个变,没有自己的想法,怎么可能成功?但张国良是真正凭自己的学习和创新,摸索成了碳纤维领域名副其实的专家。”
“我只是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做了一些正确的事。”张国良这样评价自己。他犹记当时决心研发碳纤维,心里反复响起一个声音:为什么要冒险?因为国家需要的,企业要是做不出来,企业家是有责任的。
独特沙龙,搭建创新平台
20多年的时间里,鹰游从单一的纺机后整理企业迅速成长为拥有18个公司的集团,鹰游纺机、飞雁毛毯、神鹰碳纤维、常州神鹰碳塑复合材料……对每一家企业的立身之本,张国良的要求都是“创新”。
鹰游集团建起了自己的独特创新平台——技术讨论沙龙。在连云港主产区的核心位置,一栋造型很有科技范儿的银灰色建筑就是鹰游的工程技术中心,思想在这里碰撞,创意在这里汇集。“我们所有的工厂都围绕工程技术中心运转,每天这里都有很多场技术讨论会,无论是客户还是技术人员,都可以喝着咖啡,轻轻松松地进行技术交流。我自己每天也要参加一两个讨论会,每天大概80%的时间都用在讨论会和生产线上。”张国良说。
金典服饰公司总经理王丽萍接受采访时,向记者“抱怨”:“大家都知道服装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张总也绝不会对我们降低要求。每次开会,他最喜欢问的问题就是‘你的产品还可以有哪些改变?’公司每年要出多少新产品、在哪些地方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他都要一一询问。”
追求完美的张国良,对任何一个细节都十分注重。他说:“今后的创新,会更注重体验和感受,把很多微小的创新集合在一起,就是量变到质变了。”鹰游纺机公司的总经理迟玉斌讲了一个故事。今年10月,张国良在纺机车间查看生产线时,看到工人弯腰去开烫光机的照明灯,便对迟玉斌说,“这个按钮要重新设计,必须放到机器最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去,让工人第一时间就能碰到,还要方便工人操作。”“10月底,我们就要提出新一年的企业发展思路,不谈管理,只谈产品创新。跟着张总干,压力是巨大的,你无法停止,只有不停奔跑。”迟玉斌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