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泗阳:提高就业质量路径初探 (2)

江苏泗阳:提高就业质量路径初探 (2)

核心提示:泗阳县位于苏北平原,地处黄淮。往昔,“三日无雨沙满天”,风沙一起,“嘴张不开,眼睁不开,门打不开,锅揭不开”。吃粮靠救济,用钱靠贷款,是出了名的穷县。而今,县城就像一座“躺在绿叶上的城市”,广袤的原野,是名副其实的“平原林海”。县域经济一步一层天,百姓生活也是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高效的全民创业环境已经形成,蕴藏在群众中的创业热情和能量得到激情释放。各类企业在“平原林海”上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壳出土、茁壮成长。截止今年十月份,仅县开发区的企业已增量到240多家,农村中小企业更是星罗棋布,使一批批劳动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眼下泗阳县城镇劳动力就业人数已达到7万人,失业登记的只有600余人,39万农村劳动力90%以上实现就业,其中在本地就业的人数达到23万人。就业人员的收入也逐渐得到提高,平均月工资超过2300余元,往昔挂在泗阳人脸上的愁云已被驱散。

三、从尊重起步,在关爱中提升幸福指数。

面对可喜局面,泗阳县委、县政府又把目光聚焦到如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幸福指数这一就业质量的核心要素上。

尊重是提高劳动者幸福指数的首要条件,诚如县委书记李荣锦所言:“群众路线的核心是尊重群众。”于是县委、县政府从尊重起步,在关爱中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今年以来,在泗阳县召开的常委会、党政联席会、政府常务会等会议上,都会看到8名群众代表的身影,既有企业家代表,也有普通工人,并实行群众代表“一票否决”制度。在年初商讨2013年重点项目的县党政联席会议上,就有6个项目被群众代表修正,有2个项目被群众代表否决。来自迪可衣公司的工人代表解国华感慨地说:“ 让我们老百姓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议,讨论研究全县大事,这才是真正地走群众路线啊。”他从心底涌动起一股股幸福的暖流。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带动下,各基层单位也都把“尊重劳动者”当作提升幸福指数的第一要素来抓。全县各类企业全方位地实行人性化管理,从思想上尊重职工,从制度上保证尊重职工,从生活上关心职工,广大员工从心灵深处摒除“打工赚钱吃饭”的思想,提升企业员工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主人翁的意识,使员工在受到尊重的环境中体面地工作。

为使企业员工有一个幸福的“暖巢”,泗阳县委、县政府在多年前就启动了“安居就业工程”。仅县经济开发区的蓝领公寓,总投资就达到1.1亿元,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提供60—120平方米四种套型的公寓,满足开发区员工的住房需求。同时,又从契税优惠、贷款贴息等方面推出了诸多优惠政策,使他们买得起、住得安。

针对部分农村劳动力和企业员工由于文化和技能素质偏低,导致收入较低的情况,泗阳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扶贫、人社、教育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对劳动力和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仅去年就培训了2万余人。通过培训,提升了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一大批就业者能够从事数控、设备检修、电脑操作等一些较为高端的技术工种,有效地提高就业质量,增加了工资收入,改善了生活品质。此外还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为员工缴纳有关社会保险,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泗阳县还全面构建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到目前,全县270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全部在“就业E图”上得到标示,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网”基本建成。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