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人民性。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传承之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其价值坐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树立高度的党性观念、群众观念,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走群众路线。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前,做到“从群众中来”,要征求党员和党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做到“到群众中去”,让党外群众列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现场监督党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否属实、全面、深刻。共产党员敢于和善于运用群众路线方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要从世界观与方法论上根本解决党员干部思想和作风不纯问题。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效性。首先,健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机制。完善党的民主生活会、诫勉谈话、民主评议、党内民主、党内监督、党务公开等制度,保证党的组织生活经常及时有效开展,根除党内生活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弊端,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制度的规范约束下发挥“药效”。其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客观事实为评判依据。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为了分析矛盾,对准病症,寻求措施,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因此,对一些同志的错误要弄清表现、性质、程度、危害、产生原因以及化解办法,实事求是地作出评判,避免就事论事或避重就轻不切要害。最后,注重批评方法的多样性、艺术性和时代性。除民主生活会等传统形式外,还可利用党务微博、政务微博、群众路线网、电子邮件、手机等新媒体形式。应根据不同时间、地点、场合、对象采取不同方式,将党内批评与党外批评、自上而下的批评与自下而上的批评、和风细雨式的批评与一针见血式的批评有机结合,以取得纯洁思想、改正不足、优化作风的效果。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