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甘做耐住寂寞的“老黄牛”
郭朝玲第一学历不高,仅是中专毕业。但她总有一种“钉子”精神,保持一股钻劲,干一行,爱一行。
1995年,从濉溪县民政局调入县委组织部,她一直从事干部档案管理。当时,干部档案多年未系统整理,杂乱无章,不少材料散乱、遗失。 “干部档案是反映干部个人履历的原始依据。 ”外人看起来枯燥乏味的“故纸堆”,郭朝玲却像对待宝贝一样。
那时的档案库房条件非常简陋,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整间屋子充满浓重的杀虫药味。面对着全县等着整理的干部档案,郭朝玲每天都提前一小时到岗。为了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她甚至说服丈夫,带着孩子到离单位不远的地方租房住。
十年如一日,她毫无怨言,耐住寂寞,埋头于收集、整理、梳理6000余卷干部档案。凭着这股踏实劲,她不久就救活了大量“死”档案,还在淮北地区率先实现了干部档案信息化管理,第一个把静止的档案做“活”了。2003年,郭朝玲被市委组织部抽调参与全市干部档案管理升级达标工作。当年,淮北市的干部档案管理受到中组部表彰,是全省省辖市中唯一一家。因业绩出色,2005年,郭朝玲被调入市委组织部。
今年5月,郭朝玲调任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科科长。仅有3个人的科,却承担着20多项业务,很多是基础性、事务性、程序性的工作。作为科长,陪伴着她的更多是加班加点的辛劳。 “如果经不起考验,受不起辛苦,做组织工作就会成为一种折磨。 ”郭朝玲说,组工干部要像 “老黄牛”,在寂寞中砥砺品质,多一点无私奉献,少一点心浮气躁,才能更好地胜任。
机关每天上下班虽都有班车,但郭朝玲几乎从没坐过,即便班车早上8点准点到,郭朝玲也觉得是“晚点”了。“8点就经常有人来办事了,再加上还要打开水、擦桌子,难免会耽误别人办事。 ”工作以来,郭朝玲总是习惯坐公交车,提前半小时到。 “经常看到她加班到深夜。 ”在市委机关门卫孟凡尘的印象中,郭朝玲总是走得很晚。原先不认识郭朝玲的他,一段时间下来也和她熟悉起来。
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看到自己的付出赢得了上下的满意,郭朝玲就很有成就感。
一位退休老干部腿脚不便,让人送来出国申请表。递上的申请,寥寥两行字,说是因私出国去欧洲半年,申请办理护照。具体出国时间、事项不明,郭朝玲无法签字同意。电话里说不清,郭朝玲主动上门。经询问方知,这名老干部只是想去香港、澳门旅行,而到港澳,办的是通行证,如果办了护照,就去不了。老干部不住向郭朝玲表示感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