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移民“好公仆”
丹江口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保护好一库清水永续北送,自2009年开始到2012年,丹江口市有10万群众需要移民,计划移民安置补偿资金总额19亿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水质,成败在移民,难点在移民安置资金的监管。”熊家林同志常说:“移民资金使用如何,不仅关系到丹江口库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如何拧紧移民资金的“安全阀”,让19亿元资金都能用到“刀刃”上,成了压在他肩上的“千金重担”。
为了切实抓好移民资金监管,在熊家林具体分管下,该市积极构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风险防控机制,推行移民搬迁“阳光工程”,保障了移民资金规范高效使用,确保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顺利推进。这一做法被《中国纪检监察报》以《丹江口市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加强移民资金监督——守住十万群众“安家费”》为题进行长篇通讯报道。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同志批示,责请省纪委防控办和省移民局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该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省纪委出台了《南水北调移民资金管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实施办法》,这一创新项目被评为2010年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奖”,十堰市纪检监察创新工作一等奖。同时他积极参加在该市纪检监察系统中开展的“百名纪检监察干部联移民”活动,督导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移民搬迁地监督干部作风,深入到村组、到移民户中宣讲政策、排查矛盾、化解纠纷,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移民过程中的一大批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保障移民工作万无一失,他在丹江口库区移民的四年间,先后37次深入移民点督导检查,受理移民信访件428件,解决各类矛盾1233个,仅2010年,共调查处理关于移民资金的群众来信136件,发督查通报11期,进行诫勉谈话8人,给予党政纪处分3人,收缴弄虚作假套取的移民资金119.8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26万元,得到了移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一直以来,熊家林把纪检监察工作置于全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全身心的投入到移民搬迁工作中。2008年8月,熊家林同志突然晕倒,送医院后诊断为急性脑出血,经过短暂治疗后,他迅速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开展移民工作,尤其是移民搬迁案件和信访工作,为移民搬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