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华:质朴方正气自华(2)

王荣华:质朴方正气自华(2)

核心提示:作为涪陵财贸学校发展的第一名学生党员,1985年7月,品学兼优的王荣华被分配到当时的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工作。因为人手有限,王荣华承担了干部统计、工资调整、干部考察等工作。他不说:“一个人活在世上,谁也不知道生命会在哪天结束,只要每天都做点有意义的事,就不枉来一趟。”

“我是一名组工干部,在一天,就要做点有意义的事,哪怕是小事”

2011年12月2日深夜,城口县城夜色如墨。

“哇!”王荣华胃部一阵翻滚,他冲向厕所。

他用手紧紧按住腹部,一阵阵疼痛传来,背心已汗湿一大片。

因深夜突患重感冒,王荣华身体出现术后排异反应,上吐下泄、高烧不退。

窗外,寒风呼啸,王荣华头晕目眩躺回床上。

天刚亮,王荣华吃力地推开门,对随行的同事说:“我上午去趟医院,下午行程不变。”

随行的同事看到王荣华苍白的脸,吓了一跳:“要不先回家吧?档案工作可早可晚,不急这一时。”

“不行,干部档案工作事关干部的前途命运,既然来了,就要把工作做完了再走。”王荣华吃力地摆摆手。

下午1点,城口县委办公楼前的空地上,黑色的小轿车马达轰鸣。

在此前的十几个小时里,王荣华粒米未进。他拉门上车,手一挥:“去开县。”

王荣华靠在座椅后,窗外景物向后飞驰,他的思绪也回到十年前。那时,王荣华在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工作,在填写一名县委书记的《干部任免审批表》时遭遇难题——档案中没有准确的任职时间记录,本来只需要花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事情,王荣华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查找依据。

多年来从事干部工作,王荣华深知档案的重要,而有的基层单位在形成干部档案材料时极不规范,档案管理更是大多数人不愿染指的“麻烦事”,王荣华却主动提出从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

“你是个‘组装人’,经常跑区县不方便。”妻子忧心忡忡。

“你要注意身体,哪里还需要跑前跑后,跑腿的事可以让年轻同志干。”部领导也经常劝他。

王荣华总是摆摆手:“我是一名组工干部,在一天,就要做点有意义的事,哪怕是小事。”

就这样,两年时间,王荣华跑遍所有区县党委组织部和市级多数管档部门、300多个单位,一年中一半的工作时间都在路上奔波。

在听取1200多人意见、6次书面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26次修改,《加强全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意见》出台。这是重庆直辖以来干部档案工作的第一份文件。

为做好这些“小事”,王荣华可谓用心良苦。从2005年开始,身体仍未痊愈的王荣华,整理完成了15万余字的重庆市优秀选调生文集《闪光的青春》,10万余字的第四批援藏干部文集《情系雪域高原》,起草干部档案工作文件、验收意见等各类材料60余万字……

2010年,王荣华主动承担组织了直辖以来范围最广、职位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公选,涉及27个区县、245个领导职位,在高烧39.5度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工作,保证了公选顺利进行。

其实,在手术后回到办公室的第一天,部领导就对他说:“荣华,你要保重身体,多注意休息。”

王荣华淡淡一笑,在心里提醒自己:“我还是一名组工战士!”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